加强工程教育改革 打造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工程师
被引量:12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3-1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5
-
1林有希,高诚辉.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创新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z1):57-59. 被引量:1
-
2王勇.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机械,2004,31(z1):42-43. 被引量:11
-
3杨丽颖,滕爱玲,王慧,梁永绯.机械类专业要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2):85-86. 被引量:7
-
4陈春溶.利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2(S1):26-28. 被引量:9
-
5陈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4):26-29. 被引量:17
-
6伍乃骐,郭钟宁.在企业完成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尝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B06):175-176. 被引量:7
-
7叶取源.回归工程和实践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9-10. 被引量:11
-
8高鸣.管析高等工程教育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37-38. 被引量:8
-
9赵云红,朱小硕.从外企工程师的视角看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走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88-90. 被引量:1
-
10张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个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72-7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12
-
1王志亮.浅议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115-116. 被引量:4
-
2何德忠,刘东,李宏,王东红,郑忠.从工程师培养看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构成要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131-134.
-
3张小兵,李建明.关于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237-239. 被引量:2
-
4谭伟明,阮世勋,汪建晓,华蕊,陈就,刘军,郗志刚,佘歆尤.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尝试[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132-133. 被引量:3
-
5高诚辉.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架构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44-46. 被引量:6
-
6李小曼,桂艳.《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207-207. 被引量:2
-
7马从国,倪伟.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88-89. 被引量:7
-
8赵新,郭晓琴,张锐.优化毕业设计组织 积极推行联合指导毕业设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2):142-144. 被引量:4
-
9蒙争争.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师职业素质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1):67-70.
-
10江星莹,高诚辉,杨晓翔,向红亮.预就业培养模式下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12,41(6):86-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9
-
1龚云飞.校企合作背景下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实习实训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36):187-187. 被引量:3
-
2孙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4):83-84. 被引量:1
-
3高前程,刘要红,郭晓琴,关莉.高校重点实验室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4):164-166.
-
4崔国星,董国文,张启卫.工科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0):186-188. 被引量:4
-
5胡国军.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7):106-108. 被引量:4
-
6朱从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4):179-181. 被引量:2
-
7贾晨辉,马文锁,任小中.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7(23):177-177. 被引量:2
-
8朱从容.地方性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16-118. 被引量:9
-
9管爱枝,施于庆,王瑞金,喻彩丽.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2):153-156. 被引量:10
-
10刘喜双,姚健.先进制造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0(8):62-63. 被引量:8
-
1江曾培.高学历不敌高技能[J].出国与就业(出国专辑),2006(1):40-41.
-
2谭凯,杨庆舟.创新教育与科技 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3):108-109.
-
3曾伟明,何小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4):82-84. 被引量:8
-
4徐朝旺,时敦友.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9):46-47.
-
5杨开明.高职教育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44-45.
-
6计国菊.新型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S1):114-116.
-
7谢彬,彭环环,付大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学文科(高考导航),2004(5):9-11.
-
8鲍健强.高校应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作出新贡献[J].高教与经济,2003,16(1):1-5.
-
9刘晓君.谈谈科学研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促进作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4-6. 被引量:1
-
10张秋莲,张发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0):17-1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