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
被引量:3
Debate on Feminist Philosophies of Science
出处
《世界哲学》
2004年第5期94-100,共7页
World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66
-
1荣维毅.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浅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9(3):144-151. 被引量:11
-
2苑莉均.本质论与反本质论———8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热点论题[J].妇女研究论丛,1997(1):60-61. 被引量:1
-
3胡晓琳.美国NGO近期妇女研究一瞥[J].妇女研究论丛,1994(3). 被引量:1
-
4沈建青.漫谈女权主义批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2):37-39. 被引量:1
-
5段然.漫谈性别差异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3(1):50-54. 被引量:1
-
6陈健.科学哲学中的女性主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3):30-36. 被引量:2
-
7吴永军.当代西方课程的社会学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106-111. 被引量:2
-
8肖巍.伦理学中的女性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6):39-43. 被引量:10
-
9李学军.“中国妇女和女性主义思想”国际专题学术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95(9):7-7. 被引量:1
-
10秦美珠.马克思视界中的感性原则与女性解放[J].理论界,2004(4):40-41. 被引量:3
-
1董美珍.科学、女性与客观性——兼评女性主义对科学客观性的探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36-40. 被引量:3
-
2董美珍.性别问题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生长点[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54-57. 被引量:1
-
3董林群.女性主义立场理论视野中的“强客观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79-81. 被引量:1
-
4戴闻(编译).美国学者再看中国近代科学之文化史[J].物理,2007,36(3):178-178.
-
5岳世川.科学意识的唤醒与体用之思的觉悟——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两个时期背景比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7):103-108. 被引量:2
-
6刘介民.科技与性别:哈拉维赛博理论与女性主义[J].东方丛刊,2009(4):142-157. 被引量:4
-
7洪晓楠,郭丽丽.再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重建及其反思[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101-103. 被引量:2
-
8吴文俊.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OEBNER BASIS OF A POLYNOMIAL IDEAL BASED ON RIQUIER-JANET THEORY[J].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1991,4(3):193-207. 被引量:3
-
9洪晓楠,姜慧智.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6. 被引量:1
-
10郭丽丽,洪晓楠.海伦·朗基诺与唐娜·哈拉维的知识观比较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3(6):8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