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范当世的诗学主张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当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
谢遂联
机构地区
浙江省嘉兴学院文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范当世
诗学主张
桐城派
同光体
晚清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涂小马.
“同光体”研究综述[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1):55-5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王春.
论陈衍对“同光体”的建构与传播——以《石遗室诗话》和《近代诗钞》为中心[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2):564-585.
2
林东源.
诗歌与学问的坚守——陈衍的文学史意义[J]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22-26.
3
张智慧.
沈曾植研究综述[J]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3):105-110.
4
吴春玲,冯建福.
论丁日昌诗歌的宗宋倾向[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9-14.
5
吴定伟.
浙派研究综述[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60-64.
被引量:1
6
马守恒.
辽河西大街近代建筑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7,43(1):131-136.
被引量:4
7
陆敏.
晚清“同光体”诗人对方回《瀛奎律髓》的接受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3):53-59.
同被引文献
7
1
邓显鹤.南村草堂诗抄[M].长沙:岳麓书社,1994.
被引量:1
2
马亚中.范伯子诗文集前言[A].范伯子诗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3
郑珍.巢经巢诗集[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4
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5
陈衍 钱仲联.陈衍诗论合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1
6
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被引量:23
7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葛春蕃.
范当世的诗学追求与“不欢”情结[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6):65-68.
1
侯长生.
范当世与清代宋诗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119-123.
2
汪朝勇.
姚鼐与范当世诗文理论之关系[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9-32.
被引量:2
3
吴翔,黄伟.
侘傺怀志 浩歌震耳——范当世《过泰山下》解读[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28(1):91-94.
被引量:1
4
陈晓峰.
范当世与吴汝纶的交游情谊[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1):129-134.
5
陈晓峰.
论杜甫对范当世诗歌创作的影响[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189-196.
6
龚敏.
论范当世诗学观念的形成[J]
.中国韵文学刊,2014,28(1):32-38.
7
郭春萍.
桐城派范当世散文艺术探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4):46-49.
8
江耶.
听时光淅淅沥沥流动(组诗)[J]
.诗歌月刊,2008,0(8):66-67.
9
杨金平.
说文解字故事新编[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4(6):138-142.
10
葛春蕃.
范当世的诗学追求与“不欢”情结[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6):65-68.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