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其战略探讨
被引量:
3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Strateg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六大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本文采用定性的、动态的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工业化的内涵。在借鉴国际工业化实践基础上 ,面对着新的时代背景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得出我国工业化道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及其发展战略。
作者
邵国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9期125-126,147,共3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
关键词
工业化
模式
战略
分类号
F4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罗德明..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M],2002.
2
陈宗胜编著..收入分配及发展经济学的其他主题 我评别人与别人评我[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29.
3
胡长顺.
21世纪中国的新工业化战略[J]
.经济纵横,2003(1):25-27.
被引量:6
4
于同申主编..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475.
5
简新华,向琳.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优越性[J]
.管理世界,2003,19(7):139-139.
被引量:26
6
王梦奎.
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J]
.管理世界,2003,19(7):1-3.
被引量:7
7
解洪,漆先望.
四川新型工业化探索[J]
.宏观经济研究,2003(8):36-3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吕政.《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02年11月25日.
被引量:3
2
徐立京.《新型工业化: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02年11月18日.
被引量:1
3
魏礼群.《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02年12月30日第9版.
被引量:2
4
简新华.
论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度同步发展[J]
.经济学动态,1997(7):32-36.
被引量:13
5
简新华.
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4(1):25-29.
被引量:14
6
简新华,许辉.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J]
.经济学家,2002(6):30-36.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36
1
张昌蓉,安立仁.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52-56.
被引量:1
2
魏培梅,张文娟.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分析与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22(4):17-20.
被引量:1
3
李晓阳,王钊.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新型工业化道路[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4-28.
4
夏登华.
论新型工业化对策[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1):19-22.
5
张润君,李宗植.
创新与再造:新型工业化之功能[J]
.生产力研究,2005(5):167-169.
6
张云逸,肖红娟,陈蕾.
用新型工业化谋划三农问题的解决[J]
.农业与技术,2005,25(4):4-5.
被引量:1
7
朱继民.
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在首钢的实践[J]
.管理世界,2006,22(1):2-13.
被引量:6
8
李晓阳,王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庆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J]
.生态经济,2006,22(5):234-237.
被引量:3
9
段雪梅.
中国模式:后发优势与低成本发展[J]
.特区经济,2007(6):138-140.
10
李斌,陈军.
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2007(8):276-27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4
1
本刊编辑部.
英美等国工业化模式[J]
.经贸导刊,2001(8):32-33.
被引量:2
2
唐宇文,李银霞.
国外工业化模式的启示[J]
.经贸导刊,2001(8):24-25.
被引量:2
3
任保平.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战略定位[J]
.社会科学辑刊,2004(5):70-74.
被引量:3
4
夏琼,王志红.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选择[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29-32.
被引量:3
5
康爱荣.
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J]
.企业经济,2005,24(3):8-9.
被引量:6
6
江维.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转化[J]
.生产力研究,2005(1):150-153.
被引量:3
7
周春芸,张志良.
经济增长的区域特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证据——以甘肃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5(2):23-25.
被引量:2
8
吴敬琏.
“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J]
.中国经贸导刊,2005(6):12-13.
被引量:5
9
陈文通.
对“重化工业新阶段论”的争论和评析[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9(2):76-83.
被引量:8
10
徐康宁,王剑.
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
.江海学刊,2005(3):63-6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徐天祥.
工业化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3):4-8.
被引量:4
2
顾海兵,朱绍格.
新型工业化:压力与对策[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1):1-6.
被引量:1
3
王德忠.
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
.经济地理,2008,28(3):393-39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赵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广东“十一五”经济发展[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4):102-105.
2
刘岩.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的理论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8(2):125-128.
被引量:5
3
王德忠,吴晓曦,高小青.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27-30.
被引量:5
4
邓文峰.
我国资源型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路径依赖及锁定效应分析[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1):44-46.
被引量:2
5
狄小龙.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J]
.商业时代,2010(7):4-5.
被引量:1
6
吴寿平.
市场制度、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工业结构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广西实证检验[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101-104.
被引量:3
7
罗永乐.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动态分析——基于西部大开发的视角[J]
.经济地理,2012,32(2):27-32.
被引量:11
8
吴伟波.
对陕西省工业化水平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23):194-196.
9
吴伟波.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研究[J]
.科技视界,2012(26):94-94.
被引量:1
10
陈利.
地理空间异质性、依赖性与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以云南省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2(12):14-21.
被引量:5
1
江时学.
对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初步总结[J]
.拉丁美洲研究,1995,17(6):1-8.
被引量:14
2
叶昌友,金怡顺.
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77-82.
3
殷建兵.
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9):167-168.
4
牛弩韬.
安徽推进制造强省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2016(6):65-66.
5
孙学光.
探索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
.中国国情国力,2008(10):31-32.
被引量:1
6
高宁,周丽,赵晓鸿.
四川威远县工业化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经贸,2008(22):44-45.
7
卢志平,陆成裕.
柳州市两化深度融合之路(1):战略分析及对策[J]
.电子商务,2012,13(12):4-5.
8
张西华,阮建青.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一个文献综述与来自浙江的实践[J]
.经济论坛,2009(7):91-94.
9
郑丽娜,于慧丽.
论生态城市建设中食品企业安全的管理[J]
.企业导报,2014(24):113-113.
10
华士飞.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开创兵团工业发展新局面[J]
.兵团建设,2005,0(8):12-16.
被引量:1
生产力研究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