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开发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结合生态学的有关原理 ,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系统及其特性、类型 ;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基本原则和结构建设的一般法则。
作者
沈长智
机构地区
天津商学院旅游系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关键词
生态旅游系统
旅游资源
管理机制
旅游产业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4]Walterl.. cook(Jr. ). Compatibility of Tourism and Wilderness. 《Tourism Environment: Nature、Culture、Economy》.
被引量:1
2
[5]Pearce, D. Tourism Development. London: longman. 198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季玉群,黄鹍.
旅游业系统经济-文化特性协同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5,26(1):153-160.
被引量:6
2
黄羊山,王建萍.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3):56-60.
被引量:28
3
粟路军,柴晓敏.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及其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7):19-24.
被引量:33
4
粟路军,奉亚卓.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3):278-280.
被引量:15
5
[2]方兴.陕西旅游的新亮点(来自杨凌示范区的报道(29))[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4-13.
被引量:1
6
[3]钟梅生.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68
被引量:1
7
朱文林.扬州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的协同学思考[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1):16-17.
被引量:1
8
白长虹;邢博;孟繁强.京津冀区域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五力驱动、产业协同、滨海先行[A],2011.
被引量:1
9
侯国林;黄震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模式[A],2011.
被引量:1
10
韩志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强百发,姜转宏.
杨凌农科城发展观光旅游构想[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207-210.
被引量:1
2
莫常武.
刍议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
.现代商业,2009(5):103-103.
3
李强,范慧芳,吴天琴.
旅游活动对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戴胜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2012,31(5):494-499.
4
伍百军.
协同视阈下生态旅游系统非线性机制研究[J]
.生态经济,2013,29(3):152-155.
被引量:1
5
谢雨萍.
对桂林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2,2(4):32-3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卢彦红,唐善茂.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09,11(1):14-18.
被引量:1
2
王培培,蒋红彬.
漓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立法保护[J]
.大众科技,2009,11(10):214-216.
被引量:1
3
卢彦红.
关于漓江国内旅游需求的调查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5):85-88.
4
陆远权,马良.
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博弈分析及政府治理角色定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39-17342.
被引量:5
5
陆远权,马良.
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机制的博弈论模型分析——兼论政府的职能定位与作用发挥[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74-78.
被引量:1
6
王雅萍.
西安市农家乐游客出游决策相关因素分析[J]
.环球市场,2015,0(5):20-20.
7
高文智,韩福丽.
绥化市农业生态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实践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6,36(12):40-42.
被引量:3
1
崔凤梅.
丹东生态旅游研究[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0(10):71-72.
2
李娜.
中国西部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8):107-110.
被引量:2
3
廖荣华.
关于生态旅游系统理论研究综述[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22-126.
被引量:8
4
韩艳洁.
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z1):60-64.
被引量:6
5
林智理.
生态旅游系统的多维临界[J]
.台州学院学报,2002,24(2):26-29.
6
李涛.
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的生态风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52-6653.
被引量:1
7
尚天成.
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与生态风险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5):91-94.
被引量:5
8
黄菲.
试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J]
.城市建筑,2016,0(20):301-301.
9
田开春.
加快世界遗产地张家界生态旅游建设步伐[J]
.民族论坛,2005(10):50-51.
10
马波.
生态旅游在中国:研究回顾与本质回归[J]
.旅游科学,2009,23(1):1-6.
被引量:1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