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Academic Monthly
参考文献13
-
1成思危.试论科学的融合[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6. 被引量:18
-
2肖峰.两种文化的“亲和”——罗蒂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8):52-55. 被引量:4
-
3肖峰.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观念互启与方法互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58-61. 被引量:5
-
4黄瑞雄.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的消解——费耶阿本德科学观评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0(1):90-95. 被引量:6
-
5黄瑞雄.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想与现实[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4):10-15. 被引量:13
-
6常立农.技术实践与两种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2):35-38. 被引量:7
-
7郝刘祥.科学史与人文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0):61-66. 被引量:6
-
8黄少华.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性[J].科学.经济.社会,1996,(2):55-58. 被引量:2
-
9孟建伟.探寻科学与人文文化的汇合点──对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整合思潮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2):7-11. 被引量:24
-
10梁枫英.《试论社会科学的科技属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37
-
1黄瑞雄.费耶阿本德与机变思维[J].青海社会科学,1998(1):56-61. 被引量:5
-
2J.哈伯马斯,赵鑫珊.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J].世界哲学,1978(6):24-29. 被引量:23
-
3金吾伦.库恩和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区别的争论[J].哲学动态,1993(10):13-15. 被引量:5
-
4M.泰尔斯,亦舟.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权威[J].国外社会科学,1991(1):27-31. 被引量:2
-
5吕乃基.文化对技术的选择作用[J].学海,1996(2):40-45. 被引量:6
-
6朱葆伟.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5(7):27-36. 被引量:43
-
7吕迺基.论20世纪科学思想与当代学术思潮的一致性[J].江苏社会科学,1994(1):68-72. 被引量:4
-
8杨魁森.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4(6):91-99. 被引量:8
-
9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精神[J].哲学研究,1996(8):18-25. 被引量:123
-
10吕乃基.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与引导[J].江苏社会科学,1995(3):66-7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82
-
1张耀武,谭维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73-77. 被引量:1
-
2夏宇.人文精神研究概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81-83.
-
3杜也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10):16-18. 被引量:33
-
4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8,30(1):93-113. 被引量:1
-
5谢金星,邢文训,凌鸿.SSCI与SCI[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5):3-5. 被引量:3
-
6黄瑞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何以可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6):13-17. 被引量:15
-
7张礼建.用系统观理解技术的必要性[J].系统科学学报,1999,13(2):61-64.
-
8曹庆仁.论科学研究与复杂性[J].科技导报,2004,22(8):12-14. 被引量:6
-
9李宏伟.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及其整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6):21-26. 被引量:2
-
10邱夕海,陈俊明.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对科技的伦理反思与道德重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2):5-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19
-
1王彩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与科学的关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3):52-55. 被引量:2
-
2韩璞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J].哲学动态,1994(9):38-38. 被引量:5
-
3吕乃基.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与引导[J].江苏社会科学,1995(3):66-70. 被引量:5
-
4赵一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292-293. 被引量:2
-
5吕乃基.科学对文化的冲击与诱导效应[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5):20-24. 被引量:6
-
6龚彬.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8):170-173. 被引量:1
-
7朱尚华.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理解[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52-53. 被引量:1
-
8E.A Burt.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 of Modem Science [M].New York, 1925.236. 被引量:1
-
9陈鼓应.庄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96.53. 被引量:1
-
10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81. 被引量:131
引证文献6
-
1蒋美仕,郑蓉妮.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文化系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636-640.
-
2温泉.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3):83-85.
-
3蒋美仕,杨骏.历时与共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互动关系的二维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1):203-207. 被引量:3
-
4张新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5):220-221. 被引量:1
-
5杨秀英,刘恩允.“我—它”关系对话“我—你”关系的必要与可能——兼论我国理工科专业人文精神的缺失及补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19-22.
-
6王腾飞.现代化的基石:人文与科学的有机融合[J].改革与开放,2016(8):17-18.
-
1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98-106. 被引量:86
-
2陈峰君.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取[J].国际论坛,2000,2(3):62-68. 被引量:18
-
3陈卫平.“五四”的文化转型:全盘反传统还是中西合流[J].社会科学战线,2015(7):5-9. 被引量:1
-
4谢晶晶.丝路花语——乌兹别克斯坦[J].琴童,2014,0(12):41-43.
-
5耿玉琴,陈文革.多元混成 踽踽独行——论先秦时期信阳民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2):25-30. 被引量:6
-
6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张云鹏.视觉文化,艺术及视觉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2-12.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