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研究价值评析
The study valu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intercourse subjectiv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人交往主体性作为个人主体性的进步形态,是个人主体性在交往实践中的具体表达。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推进主体性研究的学术生长点,而且是深化交往理论研究的人学主体视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与网络技术不断扩张的当今社会,研究个人交往主体性也日显重要。
作者
龙柏林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2004年第5期36-39,共4页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关键词
个人交往主体性
概念定位
理论创新
现实旨趣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万光侠著..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354.
2
(加)尼科·斯特尔(Nico,Stehr)著,殷晓蓉译..知识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18.
3
袁贵仁主编..人的哲学[M],1988:590.
1
龙柏林.
主体性黄昏:特指还是泛指?[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36-37.
被引量:2
2
赵嘉玮.
康德自由观价值评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4):44-49.
3
杨振宇.
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论康德的逻辑思想[J]
.理论月刊,2009(8):52-54.
被引量:1
4
龙柏林.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三维呈现[J]
.天津社会科学,2005(5):38-42.
被引量:4
5
张伟.
从知识论的视角看康德的教育观[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11):232-232.
6
张松青,唐志为.
孔子孝道观的价值评析[J]
.船山学刊,2008(4):120-122.
被引量:1
7
韩璞,陈涛.
理解与解释:主体视界与传统[J]
.天府新论,1994(6):57-60.
8
马毅.
近年来生存哲学研究综述[J]
.教学与研究,2003(3):48-50.
被引量:6
9
王淑娟.
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2):48-50.
被引量:10
10
龙柏林.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功能诠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18-22.
理论与现代化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