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副词“还”各义项的发展演变及其语义网络系统
被引量:
9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s of the Adverb "Hai" in Modern Chines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各个义项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并以各个义项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为依据描述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
作者
童小娥
机构地区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8-452,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副词
“还”
义项
发展演变
语义网络系统
现代汉语
用法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418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3
1
赵淑华.
关于“还”的对话[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1):19-26.
被引量:3
2
马贝加.
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
.语文研究,1999(1):44-48.
被引量:25
3
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00.
4
董淑慧.
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
.汉语学习,1996(4):52-56.
被引量:12
5
蒋琪,金立鑫.
“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中国语文,1997(3):187-191.
被引量:37
6
闵星雅..副词"还"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D].北京大学,1997:
7
张谊生.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中国语文,2000(1):3-15.
被引量:290
8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0
9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10
史锡尧.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101-111.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2
张谊生.
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20-35.
被引量:23
3
金昌吉.
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
.汉语学习,1996(2):13-18.
被引量:38
4
董淑慧.
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
.汉语学习,1996(4):52-56.
被引量:12
5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2
6
刘利.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J]
.中国语文,1997(1):67-69.
被引量:14
7
蒋琪,金立鑫.
“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中国语文,1997(3):187-191.
被引量:37
8
张谊生.
“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2):36-40.
被引量:20
9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0
10
沈家煊.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
.中国语文,1994(4):262-265.
被引量:79
共引文献
1418
1
胡朗.
让步标记“当然”的形成及其动因机制[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227-239.
被引量:1
2
陈勇,魏佳芸.
“一头……一头……”的构式化历程、诱因及机制[J]
.语言与翻译,2021(2):9-13.
被引量:2
3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4
史文磊.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性的思考[J]
.东方语言学,2021(1):25-54.
5
邵琛欣.
汉语工具介词的语法化路径及其类型学意义[J]
.语言学论丛,2019(2):17-47.
6
王金海,陈正武.
汉语近义组织量词的构式搭配及构式化路径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4(1):133-149.
7
叶雯雯,李小军.
“等”“待”连词用法探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79-189.
8
姜南.
古汉语“所V”结构的转型发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39-149.
9
董秀芳.
具有反预期功能的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01-113.
被引量:1
10
景高娃.
新乡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罢”及其语法化路径——兼论完结>经历的扩展[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62-279.
同被引文献
65
1
贾泽林.
副词“还”量级义的浮现[J]
.汉语学习,2021(2):50-58.
被引量:5
2
李杰.
“X比Y还W”格式的夸张功能[J]
.修辞学习,2001(4):34-35.
被引量:11
3
李宗江.
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J]
.汉语学报,2005(2):33-39.
被引量:20
4
张谊生.
“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J]
.语言科学,2003,2(3):34-49.
被引量:63
5
张宝胜.
副词“还”的主观性[J]
.语言科学,2003,2(5):71-76.
被引量:47
6
杨玲.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1):68-74.
被引量:12
7
赵长才.
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1998(1):23-28.
被引量:16
8
刘丹青,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1998(4):243-252.
被引量:322
9
吴中伟.
论副词“再”的“推延”义——兼论加强对汉语副词的语用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3):18-25.
被引量:8
10
蒋琪,金立鑫.
“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中国语文,1997(3):187-191.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9
1
郎晓秋.
“再”与“还”的对比分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7):102-104.
被引量:1
2
刘祥友,彭龙英.
论主观化在“还”的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1):74-78.
被引量:1
3
赖琴莲,马贝加.
语气副词“还”的产生[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7):34-37.
4
高顺全.
多义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2):39-45.
被引量:17
5
王世凯.
多义构式“还NP呢”的分化、构式化及构式性演化[J]
.语文研究,2020(2):53-59.
被引量:4
6
文桂芳,李小军.
也谈“还”的连词功能的发展[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9(2):130-137.
被引量:1
7
孟祥婷.
现代汉语副词“还”语气功能在维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J]
.品位·经典,2021(21):77-79.
8
彭彤彤.
副词“还”的量级关联性[J]
.品位·经典,2022(3):43-46.
9
钟瑜雯.
从认知角度分析副词“还”的语义与“反义共存”语用现象[J]
.今古文创,2023(28):128-13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林春香.
假设连词“若还”的语法化——兼论假设连词“还”的发展演变[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71-75.
被引量:1
2
吴继峰,王亚琼.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工具——蕴含量表评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1):40-47.
被引量:3
3
强星娜,宁陈陈.
语法化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性及独立性初探——以“以”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117-119.
被引量:1
4
李冬梅.
副词义项划分的标准及实例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2-105.
5
乔莎莎.
也说“再”和“又”[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0):133-135.
6
张全生.
中亚留学生“要”的情态义项习得顺序研究[J]
.海外华文教育,2014(4):417-422.
7
周新华.
语气副词“还”的主观量表达研究[J]
.北方文学(下),2015,0(6):151-151.
8
李冬梅.
副词“还”的“停留于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义[J]
.汉语学习,2015(6):28-36.
被引量:4
9
强星娜.
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语言点确定与编排的再思考——以五套中级阶段综合课教材为例[J]
.海外华文教育,2017(7):974-981.
10
薛小梅.
第二语言习得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4):56-61.
被引量:2
1
杨雪梅.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学中词汇语义网络的构建[J]
.兰州学刊,2012(2):219-221.
被引量:2
2
童小娥.
从事件的角度看“述+上来”的语义网络系统[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78-83.
被引量:1
3
陈柯妮.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中的战争隐喻研究[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3-48.
被引量:3
4
徐时仪.
网络语义词典编纂的设想[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9(2):5-11.
被引量:1
5
陈丛梅.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J]
.辞书研究,2014(2):41-47.
6
胡建刚.
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68-75.
被引量:11
7
韩玉国.
汉语副词“又”的歧义——兼谈范畴语法对汉语研究的适用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3):64-69.
被引量:6
8
李海林.
论语感的心理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04-108.
被引量:10
9
周建设,李宇明,唐贤清.
面向语言处理的计算与认知取向[J]
.中国社会科学,2012(9):142-149.
被引量:1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