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陈来一般认为,冯友兰哲学是一种新实在论的哲学、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这在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也使得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他自己曾经有一次这样说过:“我过去的哲学思想最後归结到神秘主义。”事实上,二十世纪...
作者
陈来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文化》
1996年第1期172-180,共9页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冯友兰哲学
人生哲学
实用主义
中国哲学史
“天地境界”
新理学
负的方法
宗教经验
纯粹经验
万物一体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1
陈鹏.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的近代化——兼论新理学的方法自觉[J]
.中国哲学史,1996(Z1):165-171.
被引量:1
2
王鉴平.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述评[J]
.学术月刊,1987,19(12):30-34.
被引量:1
3
郑家栋.
冯友兰与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新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限制[J]
.哲学研究,1991(12):52-61.
被引量:5
4
方立天.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J]
.哲学研究,1995(3):66-70.
被引量:48
5
任剑涛.
境界与境遇——析冯友兰境界说的言说方式与人生指向[J]
.哲学研究,1996(2):51-57.
被引量:2
6
田中阳.
论中国传播学的人文学特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2):95-99.
被引量:5
7
邓联合,徐建科.
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J]
.学海,2005(3):112-117.
被引量:9
8
林之达.
中国古代文献:亟待开发的传播心理思想富矿[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200-203.
被引量:1
9
《老子》47章.
被引量:1
10
《老子》21章.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李有光.
中国诗学解释学中的神秘主义话语[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3):111-115.
被引量:1
2
吕正兵.
中国古代诗歌传播方法初探[J]
.东南传播,2010(6):130-133.
3
李景林.
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讲起[J]
.文史哲,2016(6):84-91.
被引量:1
4
张少恩.
冯友兰孟子学诠释进路[J]
.中州学刊,2020(8):95-101.
5
代玉民.
新理学与实用主义[J]
.中国哲学史,2020(6):122-128.
被引量:2
6
田媛.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J]
.公关世界,2021(8):161-162.
7
尹楠.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基于中国神秘主义诗学[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4):58-60.
8
李有光.
中国诗学神秘主义多元阐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J]
.华中学术,2019,0(2):30-4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梁剑.
有“思”有“想”的语言——金岳霖的语言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
.哲学动态,2018,0(4):59-65.
被引量:4
2
秦晋楠.
论冯友兰新理学中的真元之气[J]
.哲学研究,2021(12):62-69.
3
秦晋楠.
论冯友兰新理学中的真元之气[J]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6):103-109.
4
尹楠.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基于中国神秘主义诗学[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4):58-60.
1
景雰.
接着“天地境界”讲--冯友兰哲学的另一种解读[J]
.中国哲学史,2010(1):84-92.
2
张世英.
美与真善[J]
.学海,2000(1):12-17.
被引量:12
3
徐仪明.
冯友兰哲学与中医之关系[J]
.湖湘论坛,2011,24(2):69-74.
被引量:4
4
李昌舒.
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395-400.
被引量:2
5
邓联合,张艳华.
形上学沉思的终极进路——论冯友兰之“负的方法”何以晚出[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3-17.
6
张永义.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J]
.中国哲学史,1999(4):92-98.
被引量:5
7
姜长苏,杨立华.
性微谁见画前真──傅佩荣、林安悟人性之辩述评[J]
.孔子研究,1995(1):122-125.
8
何云.
美的信仰和信仰的美[J]
.佛教文化,1996,0(6):1-1.
9
时广东.
冯友兰思想方法的现代诠释[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69-74.
10
彭锋.
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冯友兰与维特根斯坦美学的一种比较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10-16.
被引量:2
中国文化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