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布依语的dai31和汉语的“得”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布依语(?)这个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同汉语的"得"字相当。本文用现代布依语的材料,对比汉语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情况,一方面说明布依语的(?)和汉语的"得"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存在共同性;另一方面探讨(?)之所以有现在的各种职能,同"得"一样,都是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的。本文主要是就这两个词的发展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并不在于寻找它们的同源关系和这两种语言的亲属关系。
作者
曹广衢
出处
《语言研究》
1982年第2期223-230,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布依语
语法功能
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
动词词尾
发展规律
语助词
两种语言
发展过程
对比研究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8
1
吴启禄.
布依语、汉语的四音格结构及翻译[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5-57.
被引量:2
2
周国炎.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J]
.民族教育研究,1999,10(S1):57-64.
被引量:4
3
沈清淮.
“V得C”与“能VC”的语义、句法比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3):72-77.
被引量:5
4
曹广衢.
布依语“tai^5(从)+处所词(或词组)”易位的规律[J]
.民族语文,1986(4):25-27.
被引量:1
5
曹广衢.
布依语指示代词的弱化用法和语法功能上的特点[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2):132-142.
被引量:5
6
李思明.
晚唐以来可能性动补结构中宾语位置的发展变化[J]
.古汉语研究,1992(4):47-52.
被引量:20
7
杨平.
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
.古汉语研究,1990(1):56-63.
被引量:51
8
曹广衢.
布依语动词和趋向补语有关的语序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88,8(1):127-135.
被引量:3
9
王哈.阿.雍容.
罗甸里王村布依语后附成分的结构特点[J]
.贵州民族研究,1988,8(3):89-91.
被引量:2
10
王惠良.
布依语罗甸话数词初探[J]
.贵州民族研究,1987,7(1):68-7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李小华.
论汉语能性“得”字的后置[J]
.汉语学报,2007(2):85-94.
被引量:11
2
周国炎.
布依语完成体及其体助词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102-108.
被引量:8
3
张艳.
现代语言学视野下的布依语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3-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银莎格.
仫佬语体范畴初探[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8-52.
被引量:1
2
韦尹璇.
桂林话的“去”和壮语的“pei^1”(去)[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7):141-142.
被引量:1
3
刘银姣.
内江方言的能性范畴表达[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9):41-44.
被引量:2
4
陆天桥.
试论武鸣壮语的体范畴[J]
.语言科学,2012,11(6):644-656.
被引量:5
5
占升平.
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用法研究[J]
.武陵学刊,2013,38(2):137-141.
被引量:1
6
汪国胜,王自万.
开封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和“得能”[J]
.语言研究,2013,33(4):96-102.
被引量:2
7
付芩.
壮语谓倮话动词体范畴浅探[J]
.百色学院学报,2015,28(6):16-19.
8
周敏莉.
新邵湘语“得”的多功能性研究——兼与赣语“得”的比较[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347-353.
被引量:3
9
张艳.
现代语言学视野下的布依语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3-24.
被引量:1
10
李林.
鄂西利川方言表可能性的“得”字结构疑问小句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7,15(2):59-63.
被引量:3
1
邓卫.
日语语法关键之一:五段动词的变化规律及运用研究[J]
.考试周刊,2009(31):118-119.
2
任明.
从“着、了、过”看动词词尾的特点[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1):95-95.
3
张晓刚,王成国.
日语初学者常犯语法错误浅析[J]
.东北亚外语研究,1998(12):29-32.
被引量:1
4
高良连.
泰国学生“能”、“可以”与“会”偏误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2009(1):68-72.
被引量:1
5
史领空.
法文“计算机”词尾有误[J]
.咬文嚼字,1995,0(9):47-47.
6
屈承熹.
语法、语意及语用之相互影响[J]
.语言研究,1988,8(1):159-166.
7
清格尔泰.
“契丹小字中的动词附加成分[J]
.民族语文,1992(2):1-9.
被引量:12
8
罗骥.
试说句末语气词“著”在北宋的使用及来源问题[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3(2):75-77.
9
仲玉贞.
如何辨别、记忆自动词与他动词[J]
.外语研究,1996(3):54-58.
10
陈贤纯.
句末“了”是语气助词吗?[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1):36-43.
被引量:12
语言研究
198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