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奴隶主贵族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至于“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履贱踊贵”,“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统治者的贪欲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战争频仍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面对此天下无道的“季世”,孔子悲天悯人,思有以救之。终于在多年的治学和政治、道德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仁学思想体系。他一方面要改变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又要为后世立法,企图在奴隶等级制的旧框子内,注入充满道德精神的新内容。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8,共8页
Confucius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