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龙门石窟保护四十年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概况龙门石窟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代始称“龙门”。龙门地块自新生代更新世以来一直处于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和侵蚀卸荷作用阶段,伊水横穿地块,形成了深切的峡谷。这伊水深切的1000米长峡谷两岸,中寒武世白云岩和石灰岩地层,为石窟的开凿、雕刻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公元493年,北魏王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至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开凿时间达150余年。据1989年统计:东西两山现存大小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60余块,造像10万余尊,石窟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其中以奉先寺为代表的群雕,气势雄伟。雕凿精湛,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宾阳洞由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撰文。
作者 刘景龙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共4页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