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120名5~7岁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捐献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有显著差异;(2)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相关没有显著意义;(3)角色采择能力与其捐献行为有一定相关,角色采择能力强的被试有更多的捐献行为。
作者
李丹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0,14,共4页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角色采择能力
利他行为
分享
捐献
相关研究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9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74
参考文献
1
1
方富熹.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简介[J]
.心理科学进展,1986(1):10-17.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9
1
丁芳.
论观点采择与皮亚杰的去自我中心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111-113.
被引量:7
2
王敏,吕静.
儿童在认知物体时区分看见的和知道的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90,13(6):8-13.
被引量:1
3
王俊秀.
沙利文的人格发展思想新认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2):102-106.
被引量:5
4
李晓侠.
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综述[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7-89.
被引量:16
5
许萍.
国内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调查与分析[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1):59-63.
被引量:4
6
程玲.
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21-24.
被引量:18
7
王竹换,庞鑫.
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25-226.
被引量:11
8
杨林.
企业家认知、组织知识结构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67-71.
被引量:9
9
郑会云,马晓霞.
教育虚拟社区凝聚力初探[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1(7):64-66.
10
郑会云,马晓霞.
教育虚拟社区凝聚力探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11):44-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4
1
王美芳,陈会昌.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7-11.
被引量:64
2
刘晓敏.
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
.心理学探新,2000,20(3):59-63.
被引量:48
3
丁芳.
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77-80.
被引量:47
4
何维玲.
诚信原则的道德与法律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69-70.
被引量:3
5
杨宜音.
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82-93.
被引量:209
6
廖凤林,廖桂春,李江雪,吉英兰.
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1):19-22.
被引量:9
7
张文新,林崇德.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结构效度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12-17.
被引量:18
8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4):47-51.
被引量:10
9
白利刚,章志光.
初中生利他取向、社会赞许性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8-13.
被引量:12
10
张文新,张福建.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18-2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4
1
李幼穗,王晓庄.
角色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5):26-29.
被引量:10
2
李丹,黄芸.
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1):14-16.
被引量:6
3
祁焦霞.
自我宽恕的德育价值初探[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S1):71-73.
4
倪伟.
我国品德心理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
.心理学动态,2001,9(1):52-56.
被引量:13
5
李胜男,岑国桢.
10-16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4):29-34.
被引量:2
6
付慧欣.
助人行为研究综述[J]
.前沿,2008(7):156-158.
被引量:27
7
王玉.
预算助人行为的成因及作用机理:一个理论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2013(4):25-26.
8
王雪,崔丽莹.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3(9):35-42.
被引量:8
9
陈松,陈会昌.
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心理研究综述[J]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1):19-24.
被引量:2
10
谢莉莉,谭雪晴.
学前儿童利他行为的内在动机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73-7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吴胜涛,杨韶刚,袁杰,胡晓晴.
何以为德?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与道德学习的路径探讨(代卷首语)[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21(2):1-20.
被引量:1
2
顾艳艳.
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综述[J]
.广东经济,2017,0(7X):98-98.
3
李科.
公众助人的冷漠与助人者的出路[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5.
被引量:3
4
李丹.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1,24(2):202-204.
被引量:42
5
高湘萍,徐媛,李冰.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J]
.心理科学,2002,25(5):555-557.
被引量:8
6
时丽娟.
从角色承担能力角度探索新型学校德育模式[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0):3-4.
7
范莉.
我国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研究概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2):52-54.
被引量:2
8
崔诣晨,杨振华.
当代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调查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4(7):6-10.
被引量:2
9
王云强,郭本禹.
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心理学的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63-72.
被引量:1
10
李金华.
论道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界定阈值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2009(2):40-42.
被引量:1
1
李亦中.
关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道德价值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5(7X).
2
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
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3):527-532.
被引量:55
3
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
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12-16.
被引量:114
4
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
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
被引量:42
5
陈璟,孙昕怡,李红,李秀丽.
愿望采择发展水平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9,41(10):958-966.
被引量:3
6
潘苗苗,苏彦捷.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6-13.
被引量:47
7
王霏,朱莉琪.
儿童对道义情景中的心理状态的推理[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4):618-623.
被引量:3
8
郑卫,胥兴春.
心理理论视角下提高幼儿情绪理解力的策略[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11):30-33.
被引量:1
9
李亚真,桑标.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移情过程比较[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2):142-147.
被引量:2
10
杨砚.
路加对罗马社会捐献文化的回应——以《路加福音》21:1—4为例[J]
.圣经文学研究,2016(1):192-204.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