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的”“地”二字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谈“的”“地”二字●周楠本《〈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载1997.1.29《中华读书报》)中有这么一个言词凿凿的论据:“语言是随着时代而进展着和变化着的。坦白地说,今日读者,且别说读鲁迅的译著,即使阅读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总难免觉得某些句子挺绕口,今...
作者
周楠本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61,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的”字
“地”
结构助词
鲁迅
修饰语
“得”
形容词
林语堂
语气助词
语法意义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4
1
郑远汉.
从话语结构的制约看状语标记“地”的隐现[J]
.汉语学报,2005(3):65-72.
被引量:14
2
沈家煊,王冬梅.
“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25-32.
被引量:94
3
石毓智.
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16-27.
被引量:72
4
石毓智,李讷.
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65-180.
被引量:69
5
严戎庚.
“的、地、得”新论[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94-96.
被引量:4
6
周楠本.
关于“的”“地”二字[J]
.鲁迅研究月刊,1999(2):12-12.
被引量:1
7
孙汝建.
结构助词“的”、“地”的分合问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80-82.
被引量:5
8
李芳杰.
从不用“底”看“的”“地”合并的可能性[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42(2):89-93.
被引量:4
9
凌远征,嘉谟.
“的”字的分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104-114.
被引量:7
10
甘玉龙.
也谈“的”“地”的分合问题[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6(1):144-14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徐阳春.
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151-155.
被引量:10
2
刘飞.
高级阶段汉语学习中的结构助词“de”[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67-67.
3
法俊佳.
现代汉语中的“的”与“地”[J]
.北方文学,2020,0(2):111-113.
4
王文斌,杨静.
英汉状语标记-ly和“地”对指元状语时空性调节的效用差异[J]
.中国外语,2023,20(1):29-37.
5
付奕文.
从认知语法视角看汉语中“的、地、得”的分合[J]
.今古文创,2024(18):118-12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汉君.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之我见[J]
.天津科技,2009,36(6):96-98.
被引量:2
2
刘飞.
高级阶段汉语学习中的结构助词“de”[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67-67.
3
李霞.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J]
.商情,2011(36):106-107.
4
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状语的标记选择[J]
.汉语学报,2012(4):32-43.
被引量:30
5
程书秋.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合使用[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8):52-54.
被引量:2
6
彭家法.
中心语“的”的范畴统一性[J]
.外语教学,2016,37(1):33-36.
被引量:6
7
张耕.
语言规划中的变异研究——以“的/地”分合问题为例[J]
.语言研究,2018,38(2):120-127.
8
张谊生.
当代汉语新兴助词“哒”“滴”的功用、特色与成因[J]
.语文研究,2021(1):14-21.
被引量:3
9
郑惠萍.
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研究[J]
.今古文创,2022(2):104-106.
10
付奕文.
从认知语法视角看汉语中“的、地、得”的分合[J]
.今古文创,2024(18):118-122.
1
倪志娟.
关于翻译的困惑[J]
.外国语言文学,2010,27(3):191-195.
2
朱英贵.
试析中国当代民谣的修辞技巧[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71.
被引量:4
3
刘仕海.
“考博”是“考研”之一种[J]
.咬文嚼字,2001,0(10):33-33.
4
任穷达.
“人人殊”与“言人人殊”[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59-159.
5
林豩.
学术论文的伪注问题[J]
.图书馆,2003(1):88-88.
6
王剑.
主弦律[J]
.咬文嚼字,1998(10):44-44.
7
赵贤德.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释义问题商榷[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75-79.
被引量:1
8
王伟,韦宏英.
人教版教材商补二则[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5(10):37-37.
9
韩铁民.
词不达意的“告罄”[J]
.咬文嚼字,2001,0(6):31-31.
10
杨光.
“作筏”应为“作伐”[J]
.咬文嚼字,1995,0(11):40-40.
鲁迅研究月刊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