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古环境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洞庭湖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对环境变化敏感地带,又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十分发达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古文化发展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吴小平
吴建民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Southeast Culture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新石器
环境变迁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72
同被引文献
252
1
成方龙,赵冠伟,杨木壮,刘月亮,李芳.
集成地理探测器与随机森林模型的城市人口分布格网模拟[J]
.测绘通报,2020(1):76-81.
被引量:10
2
连鹏灵,方修琦.
岱海地区原始农业文化的兴衰与环境演变的关系[J]
.地理研究,2001,20(5):623-628.
被引量:16
3
马春梅,朱诚,郑朝贵,武春林,关勇,赵志平,黄林燕,黄润.
晚冰期以来神农架大九湖泥炭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研究[J]
.科学通报,2008,53(S1):26-37.
被引量:54
4
陈淳.
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J]
.东南文化,2000(5):14-19.
被引量:14
5
袁靖.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J]
.考古学报,1999(1):1-22.
被引量:106
6
刘建国.
安阳殷墟遥感考古研究[J]
.考古,1999(7):69-75.
被引量:3
7
何介钧.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
.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8
韩康信,中桥孝博.
中国和日本古代仪式拔牙的比较研究[J]
.考古学报,1998(3):289-306.
被引量:14
9
韩汝玢.
中国早期铁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金相学研究[J]
.文物,1998(2):87-96.
被引量:35
10
荆志淳,George(Rip)Rapp,Jr,高天麟.
河南商丘全新世地貌演变及其对史前和早期历史考古遗址的影响[J]
.考古,1997(5):68-84.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1
1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2
尹检顺.
湖南澧阳平原史前文化的区域考察[J]
.考古,2003(3):56-68.
被引量:13
3
陈胜前.
中国晚更新世—早全新世过渡期狩猎采集者的适应变迁[J]
.人类学学报,2006,25(3):195-207.
被引量:19
4
崔建新,周尚哲.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演变动力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23(2):33-45.
被引量:6
5
彭亚君,孙千里,陈静,李茂田.
中国4.0ka BP前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史前文明变迁的影响[J]
.地质论评,2013,59(2):248-266.
被引量:3
6
杜心宇,胡希军,金晓玲,龚维,刘梦茹,胡慧荣,王烨梓.
洞庭湖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
.经济地理,2021,41(8):167-176.
被引量:4
7
杜心宇,胡希军,金晓玲,曹诗怡,罗紫薇,韦宝婧.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J]
.地球环境学报,2021,12(3):269-278.
8
陈亮,冯兆东,冉敏,惠争闯,李开封,李洪彬,刘畅,张样洋.
洛阳盆地的4.2 ka BP气候事件和人类活动[J]
.科学通报,2023,68(5):546-562.
被引量:1
9
杜心宇,龚维,胡希军,金晓玲,赵思文,罗紫薇.
洞庭湖区史前聚落规模及聚落群时空演变[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6):143-149.
10
吴小平.
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J]
.中国农史,2002,21(2):16-1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72
1
张兴香,李雍,吴晓桐,宋艳波,栾丰实,薛新明,金正耀.
黄河流域出土龙山时期扬子鳄骨板的多种同位素分析[J]
.人类学学报,2021,40(1):75-86.
被引量:7
2
石晓润,李君.
南坡遗址石制品研究[J]
.考古与文物,2020(1):61-67.
3
魏娜,林玉海,杜义新,靳桂云.
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J]
.海岱考古,2021(1):75-99.
4
徐紫瑾.
试论史前黄河流域随葬鳄鱼骨板现象[J]
.江汉考古,2021(1):80-87.
被引量:2
5
侯亮亮,赵杰,邓惠,陈小三,陈涛,陶大卫,郭怡.
稳定同位素和植物微体化石证据所见山西忻定盆地4000a BP前后的生业经济[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3):369-379.
被引量:6
6
郑朝贵,朱诚,钟宜顺,殷鹏莲,白九江,孙智彬.
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
.科学通报,2008,53(S1):93-111.
被引量:26
7
俞宙菲,李铁刚,南青云,张帅.
有孔虫初房特征变化在珠江三角洲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降雨研究中的应用[J]
.海洋与湖沼,2014,45(2):225-232.
8
Shibata YASUYUKI.
Temperature evolution from the δ ^(18)O record of Hani peat, Northeast China, in the last 14000 year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7):952-964.
被引量:10
9
彭佩钦,仇少君.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22-326.
被引量:17
10
杨群,王怡林,张鹏翔,李朝真.
云南青铜防腐显微拉曼光谱和EPMA研究[J]
.光散射学报,2005,17(2):192-199.
被引量:5
1
王清.
辽东半岛的獐与古环境变迁[J]
.考古与文物,1999(5):28-34.
被引量:4
2
陶建平.
浅论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印度哈拉帕文明的消失[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6,27(3):53-54.
3
倪爱武,田明中.
三门峡地区史前古人地关系初探[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160-163.
被引量:1
4
彭长林,付珍.
越南北部古环境变迁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J]
.边疆考古研究,2015(1):157-174.
5
贾耀锋.
中国境内人类古文化发展的气候环境背景[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97-101.
6
活动[J]
.看历史,2011(8):156-156.
7
周昆叔.
开拓环境考古学新领域[J]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266-269.
被引量:3
8
郭大顺.
从“三岔口”到“Y”形文化带——重温苏秉琦先生关于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的一段论述[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96-104.
被引量:4
9
吴春明.
对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史前文化聚落形态研究的几点思考[J]
.考古与文物,1996(3):40-46.
被引量:6
10
靳松安,张建.
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2):135-140.
被引量:11
东南文化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