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1,共4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同被引文献89
-
1庄加园.教义学视角下私法领域的德国通说[J].北大法律评论,2011,12(2):319-333. 被引量:12
-
2黄卉.论法学通说(又名:法条主义者宣言)[J].北大法律评论,2011,12(2):334-382. 被引量:65
-
3叶金强.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模式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2):90-103. 被引量:10
-
4于海涌.无权处分中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J].人大法律评论,2003(1):265-281. 被引量:2
-
5钟维.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无权处分领域之贯彻[J].人大法律评论,2009(1):183-192. 被引量:7
-
6孙宪忠.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J].法学研究,1999,21(5):26-34. 被引量:119
-
7关于统一合同法草案的修改建议[J].中外法学,1999,11(1):91-101. 被引量:7
-
8田士永,王萍.物权行为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1998(4):122-126. 被引量:39
-
9李开国.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若干问题的看法和修改建议[J].现代法学,1998,20(6):14-23. 被引量:27
-
10王利明.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1997(3):58-70. 被引量:99
引证文献12
-
1刘耀东.我国物权变动立法应否采有因的物权行为模式[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9-83.
-
2宋崧.无权处分行为探析——由分析《合同法》第51条入手[J].钦州学院学报,2007,22(1):121-124.
-
3朱云霞.无权处分行为探析——由分析《合同法》第51条入手[J].经济师,2008(12):96-97.
-
4杨明宇.《物权法》第15条的涵义与负担行为、处分行为的区分——兼评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9):101-109. 被引量:13
-
5石冠彬.论无权处分的认定[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9(6):178-184. 被引量:8
-
6冯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对著作权重复转移行为的适用[J].法律适用,2015(11):63-67. 被引量:5
-
7黄泷一.无权处分——理论实务总结与民法总则制订[J].东方法学,2016(6):27-41. 被引量:6
-
8刘江琴.无权处分合同法律效力之立法评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5):20-23. 被引量:1
-
9温世扬,丁文.论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的效力——兼评我国《合同法》第51条[J].浙江社会科学,2002(4):81-88. 被引量:4
-
10周景凡.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力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经济,2020,29(1):90-91.
二级引证文献35
-
1姜程潇.论从无权利人处取得数据财产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2):163-176.
-
2柳经纬.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百年中国民法学之考察之二[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3):16-53. 被引量:16
-
3程啸.论抵押财产的转让 “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新万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评释[J].中外法学,2014,26(5):1374-1399. 被引量:26
-
4石冠彬.论无权处分的认定[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9(6):178-184. 被引量:8
-
5石冠彬.论抵押物出资——兼评(2011)豫法民三终字第127号判决[J].法学评论,2015,33(2):92-100. 被引量:9
-
6黄泷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的实务继受——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J].河北法学,2015,33(5):144-154. 被引量:9
-
7贾琰.论无权处分的效力[J].中州大学学报,2015,32(3):33-37.
-
8尹飞.论债权让与中债权移转的依据[J].法学家,2015(4):81-94. 被引量:24
-
9吴光荣.再谈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兼论法释[2012]8号第3条的理论基础[J].法学家,2015(5):120-135. 被引量:13
-
10王厚伟.论物权合同的独立性——以《物权法》第十五条的解释为中心[J].学术论坛,2015,38(9):72-77. 被引量:2
-
1温世扬,廖焕国.人役权制度与中国物权法[J].时代法学,2004,2(5):6-18. 被引量:33
-
2徐洁.论用益权的物权属性[J].政治与法律,2003(1):55-60. 被引量:3
-
3李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公证,2013(2):37-38.
-
4李遐桢.无权处分他人之物转让合同效力的展开[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0(1):77-86. 被引量:3
-
5夏梅花.浅析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9):371-371.
-
6王全弟,许睿,张弦.谈所有权以外其他财产权的取得时效[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4):24-29. 被引量:2
-
7刘明祥.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6):102-111. 被引量:22
-
8陈石清.论用益物权的价值[J].中国集体经济,2008,0(9S):122-123. 被引量:1
-
9梁慧星.《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的理解与适用[J].公民与法(审判版),2013(1):18-20.
-
10俞梦睿.我国设立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14,13(3):7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