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孙玉石著《〈野草〉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孙玉石著《【野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对《野草》研究有重要突破的鲁研新著。孙著对《野草》研究的新贡献,突出地体现在作者能够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鲁迅的思想感情特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去进行科学的分析。把鲁迅和他的作品,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中去考察,用历史去说明鲁迅和他的作品,而不是用鲁迅和他的作品来判断历史,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作者
吴小美
出处
《文学评论》
198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散文诗
孙玉石
波特莱尔
象征手法
象征主义
作品
科学出版社
历史唯物主义
新贡献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7
1
许正林.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J]
.文学评论,1999(2):119-130.
被引量:17
2
哈迎飞.
论《野草》的佛家色彩[J]
.文学评论,1999(2):131-140.
被引量:6
3
吴小美,封新成.
“北京的苦闷”与“巴黎的忧郁”——鲁迅与波特莱尔散文诗的比较研究[J]
.文学评论,1986(5):67-79.
被引量:9
4
乐黛云.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3):20-33.
被引量:31
5
刘彦荣.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J]
.鲁迅研究月刊,1995(12):31-36.
被引量:5
6
吴小美,肖同庆.
人的期待与探寻 梦的失落与执着——鲁迅与夏目漱石散文诗的比较研究[J]
.文学评论,1991(6):24-36.
被引量:2
7
汪晖.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J]
.文学评论,1988(6):4-17.
被引量:42
8
孙玉石,王光明.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J]
.鲁迅研究月刊,2005(6):46-61.
被引量:17
9
田建民.
否定情感的求乞与施舍——解读《求乞者》的情感表现和思想内涵[J]
.鲁迅研究月刊,2006(2):55-59.
被引量:6
10
孙玉石.
谈谈鲁迅研究中的“过度阐释”问题——鲁迅研究当代性与科学性关系的思考[J]
.鲁迅研究月刊,2006(6):19-2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李红霞.
“通化”之境:钱谷融的鲁迅研究[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3):394-406.
2
文学武.
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
.鲁迅研究月刊,2005(8):24-30.
被引量:2
3
刘继业.
论孙玉石先生的《〈野草〉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2007(8):72-80.
被引量:4
4
张梦阳.
论孙玉石的《<野草>研究》及《重释》[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崔云伟,刘增人.
2007年鲁迅作品研究景观述略[J]
.泰山学院学报,2008,30(4):39-44.
2
崔云伟,刘增人.
2007年鲁迅研究综述[J]
.鲁迅研究月刊,2008(9):60-73.
3
崔云伟,刘增人.
2000年代鲁迅与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5):71-87.
被引量:1
4
彭英龙.
作为新诗之父的鲁迅--论张枣的《野草》阐释[J]
.鲁迅研究月刊,2016(7):71-77.
被引量:2
5
蔡明霞,徐妍.
“整体性”思路中的方法论意识和史的自觉——论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37(2):56-60.
6
刘芊芊.
《野草》中之鲁迅的精神分析[J]
.现代交际,2017(22):112-112.
7
邱玉萍.
历史的、审美的、文化的——孙玉石《野草》研究中的方法论意识[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2):50-54.
8
段美乔.
“让历史发言”:作为“第二代学者”的孙玉石及其学术品格[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15-122.
1
世界文学[J]
.全国新书目,2003,0(1):82-82.
2
蓝英年.
真实的高尔基向我们走近——读《未经化妆的高尔基》[J]
.博览群书,1997,0(9):23-25.
3
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获奖作品名单[J]
.朔方,2007,0(11):12-13.
4
刘真福.
独特性·深刻性·时代性——谈散文情志的特点[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1):111-115.
5
汪蔚林.
《孔尚任诗文集》后记[J]
.文学遗产,1960(295):1-1.
6
《苏联文学》介绍[J]
.当代外国文学,1983,4(4):140-140.
7
许连军.
踵武前贤,张皇新见——李建国《隋代文学研究》读后[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4):115-116.
8
郭德亮.
“五四”小说研究的新突破——评季桂起的《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J]
.枣庄学院学报,2009,26(1):141-142.
9
中国文学[J]
.全国新书目,2002,0(7):72-73.
10
各国文学[J]
.全国新书目,2003,0(8):75-77.
文学评论
198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