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印度之行》的反欧洲民族中心主义观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印度之行》的反欧洲民族中心主义观杨汨朱望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他的评论集《小说面面观》中对文学批评曾发过这样的感慨:“如果我们有能力或被允许把视野更加扩大。……我们得出的结论便大不一样。”①1924年问世的《印度之行》是他最负盛名的...
作者
杨汨
朱望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7-41,共5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关键词
民族中心主义
《印度之行》
福斯特
文化相对主义
印度文化
现实主义
菲尔丁
现代主义文学
英国殖民者
《小说面面观》
分类号
I351.07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8
1
王予霞.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64-69.
被引量:2
2
杨自俭.
关于重译《印度之行》的几个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48-53.
被引量:17
3
刘业超.
殖民主义精神黑洞中的阳光——析英国电影《印度之行》[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2):120-126.
被引量:1
4
尹锡南.
论《印度之行》中的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一[J]
.南亚研究季刊,2003(4):71-77.
被引量:6
5
尹锡南.
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三[J]
.南亚研究季刊,2004(3):75-81.
被引量:3
6
苑辉.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1):9-11.
被引量:5
7
李建波.
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J]
.外国文学评论,2000(4):119-126.
被引量:28
8
李新博.
《印度之行》:福斯特对人类及世界的探索之旅[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29-32.
被引量:10
9
张中载.
《印度之行》不和谐的双声:反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话语[J]
.外国文学,2000(3):40-45.
被引量:31
10
岳峰.
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解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2):173-17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赵爱青.
论《印度之行》中福斯特的双重意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66-68.
2
王苹,石兰.
印度题材小说中的对话意识——以《印度之行》为个案[J]
.南京社会科学,2005(12):51-54.
被引量:1
3
岳峰.
论“发育不良的心”主题在福斯特小说中的演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47-151.
被引量:8
4
岳峰.
殖民时代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E.M.福斯特《印度之行》的跨文化解读[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35-137.
5
王维青.
阿齐兹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J]
.南方论刊,2008(12):88-89.
被引量:1
6
黄必辉.
论《印度之行》中被殖民主体混合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61-362.
7
刘蔚.
从《印度之行》的多主题呈现看E.M.福斯特的现代性[J]
.文教资料,2019(3):10-11.
8
周和军.
古尔纳《海边》中去“本土化”书写与新世界文学愿景[J]
.外国文学研究,2023,45(4):66-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宛悦,邱广娟.
《通往柯林斯之路》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9):72-74.
被引量:1
2
董艳,刘晓虹.
混乱而神秘的世界里熠熠生辉的联结理想——解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45-50.
被引量:3
3
李婕.
浅论詹姆斯·艾弗瑞的英国电影[J]
.文教资料,2010(18):99-101.
4
关晓慧.
《离开科罗诺斯的路》中的象征与反讽[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110-111.
5
王佩.
福斯特笔下的女性群体形象解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9):14-15.
6
陈日红.
解读E·M·福斯特小说的关键词[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8):144-153.
被引量:1
7
刘雁.
《只爱陌生人》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文本与文化互文性浅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9):135-136.
8
于丹.
谈《印度之行》中的印度[J]
.文教资料,2016(33):19-21.
9
文蓉.
从《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J]
.嘉应学院学报,2017,35(4):58-61.
10
陈逸华.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环形结构[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3,7(1):68-77.
1
王先霈.
秘密是小说情节的要素[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8(4):8-8.
2
邓楠.
论“扁平人物”阿尔巴贡[J]
.武陵学刊,1996,31(4):64-67.
3
陈彦旭.
贬低与征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书写印度的两种方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87-90.
4
王华荣.
《喜福会》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英文)[J]
.红河学院学报,2005,3(5):29-33.
被引量:1
5
薛琳璐.
福斯特的小说创作理论与实践——以《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9):70-71.
被引量:2
6
吴怀仁.
论小说写作中悬念的形成机制[J]
.写作,2009(7):23-25.
7
宋铖铖.
叙事概念“扁平人物”的文本表现[J]
.现代交际,2013(10):65-65.
8
张福勇.
E·M·福斯特的小说节奏理论新解[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2):389-400.
被引量:3
9
任文汇.
巴赫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野[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2):79-81.
被引量:1
10
董兆林.
小说的壁垒[J]
.文学自由谈,2015(1):87-91.
国外文学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