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汉语史角度论“见V”之“见”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见“V”结构中的“见”字,一用于被动句,一用于主动句。对于后者之词性与功能,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汉语史角度论证了此“见”字已虚化为与“相”字相类的副词,有时具有称代性,有时具有表敬性。
作者
白兆麟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74-78,共5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历时
虚化
表敬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1
孙良明编著..古代汉语语法变化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205.
同被引文献
45
1
姚振武.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
.中国语文,1999(1):43-53.
被引量:46
2
张锦笙.
中古《世说新语》“A(R)见V”句式析[J]
.古汉语研究,1994(4):59-60.
被引量:2
3
姚振武.
古汉语受事句中“见V”结构再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0(2):35-39.
被引量:11
4
刘瑞明.
从泛义动词讨论“见”字本不表示被动──兼及被动句有关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16-23.
被引量:8
5
邹璐.
浅析“见+及物动词”之用法[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66-67.
被引量:1
6
王玥雯.
从佛经材料看中古汉语之“见V”结构[J]
.襄樊学院学报,2005,26(4):75-79.
被引量:4
7
袁宾.
“蒙”字句[J]
.语言科学,2005,4(6):3-17.
被引量:25
8
彭小琴,俞理明.
“A见Vt”结构中的“见”[J]
.古汉语研究,2006(2):9-13.
被引量:9
9
卜师霞.
古汉语两种“见V”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79-81.
被引量:5
10
孙良明.
关于“见Vt”结构中“见”的语法、语义特征问题[J]
.古汉语研究,2007(2):50-5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3
1
彭瑜.
《生经》中的“见”[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
2
彭小琴,俞理明.
“A见Vt”结构中的“见”[J]
.古汉语研究,2006(2):9-13.
被引量:9
3
卜师霞.
古汉语两种“见V”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79-81.
被引量:5
4
马春华.
白兆麟先生语言学思想说略[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6-117.
5
安俊丽.
典型被动标志词语义演变历程研究综述[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85-188.
6
安俊丽.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见”字式被动句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33-136.
被引量:6
7
李永春.
浅论古汉语中的“见V”结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29-31.
8
安俊丽.
“见_1”向“见_2”演变的发展轨迹——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考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5):109-112.
9
尉春艳,何青霞,王春艳.
试析“三言二拍”中的“见Vt”结构[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70-73.
10
张子华.
从视觉动词的词义特征看古汉语动词“见”的语法化[J]
.榆林学院学报,2018,28(5):86-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姜林.
试论“见_(2)V”结构中“见”的语法性质[J]
.汉字文化,2023(15):5-7.
2
彭瑜.
《生经》中的“见”[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
3
安俊丽.
典型被动标志词语义演变历程研究综述[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85-188.
4
安俊丽.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见”字式被动句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33-136.
被引量:6
5
李永春.
浅论古汉语中的“见V”结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29-31.
6
安俊丽.
汉魏六朝时期标志被动句式的并存与竞争——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调查[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6):125-129.
7
安俊丽.
“见_1”向“见_2”演变的发展轨迹——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考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5):109-112.
8
尉春艳,何青霞,王春艳.
试析“三言二拍”中的“见Vt”结构[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70-73.
9
崔亚冲.
汉语视觉动词“见”的语法化路径及其演变动因和机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8):118-119.
被引量:2
10
余小庆.
2009年以来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述评[J]
.柳州师专学报,2015,30(4):33-36.
1
梁艳君,刘莹.
汉语高频动词“是”的句法功能及翻译[J]
.理论界,2010(7):158-159.
2
方环海,刘继磊.
“完了”的虚化与性质[J]
.语言科学,2005,4(4):98-102.
被引量:13
3
尹世超,孙杰.
“那”字应答句[J]
.语言文字应用,2009(1):60-68.
被引量:14
4
张志成.
英语长难句的翻译[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148-150.
被引量:2
5
方环海,刘继磊,赵鸣.
“X了”的虚化问题——以“完了”的个案研究为例[J]
.汉语学习,2007(3):20-25.
被引量:10
6
岳中奇.
被动句中“所”字的词性与功能[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0):87-90.
7
钟向前.
《国语》兼类词语义类型初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11):113-113.
8
彭小琴,俞理明.
“A见Vt”结构中的“见”[J]
.古汉语研究,2006(2):9-13.
被引量:9
9
苏宝荣.
词语兼类的功能显示与深层语义分析[J]
.语文研究,2005(1):9-12.
被引量:1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