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少数民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杨胜才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正如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所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民族院校中各种群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的确认、个性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人们不能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改革...
作者
杨胜才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学院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1998年第2期67-71,共5页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关键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少数民族大学生
参照群体
非正式小群体
非正式组织
核心人物
非正式团体
心理相容
抱负水平
相似性
分类号
G75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6
1
刘治军.
对大学生老乡会的引导与管理[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1):54-56.
被引量:1
2
王朝庄.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04(12):58-61.
被引量:3
3
秦波.
高校同乡会现象分析与引导初探[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60-64.
被引量:12
4
滕星 王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被引量:21
5
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A].列宁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242.
被引量:4
6
恩格斯.“软心肠的”和“求救的”群众[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94.
被引量:1
7
斯大林.论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A].斯大林文选(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7.
被引量:1
8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8.
被引量:1
9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的提法[A].斯大林全集(第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46—47.
被引量:1
10
杨福全.苦斗不息的酋长们[N].光明日报,1997—06-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杨胜才.
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0):12-16.
被引量:19
2
庄翔麟,杨松.
高校“学生老乡会”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以云南某高校为例[J]
.文教资料,2010(2):182-184.
被引量:3
3
王利民,国策.
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以大连民族学院预科教育为例[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5):509-512.
被引量:5
4
王春凤.
民族院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J]
.长江丛刊,2018(9):220-220.
5
张立文,张海.
民族预科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构建[J]
.网友世界,2014,0(10):139-139.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马东东.
走向承认: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研究述评[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2):65-71.
2
马洁.
文化多样性视野下民族院校发展[J]
.理论月刊,2009(11):100-102.
被引量:2
3
金志远.
论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6):118-123.
被引量:2
4
姚爱国.
大学与社会共生:我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高校发展的必然抉择——从威斯康星大学的成功经验谈起[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10-12.
5
吴大华.
论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24-28.
被引量:2
6
陈秀琼.
论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J]
.高教论坛,2011(2):36-38.
被引量:2
7
金志远.
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实质的相异性[J]
.前沿,2011(9):138-143.
被引量:9
8
詹先友.
四川藏区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2):99-102.
被引量:1
9
詹先友.
藏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3):5-10.
被引量:8
10
詹先友.
藏区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8):215-220.
被引量:4
1
罗金凤,王广新,杨素华.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35-38.
被引量:8
2
雨乡.
对孩子的期望要实际[J]
.中华家教,2008,0(12):11-12.
3
刘宝.
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6):42-43.
4
蒋敏.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走群众路线之我见[J]
.才智,2015(30).
5
汪小艳.
提高孩子的『抱负水平』[J]
.乡镇论坛,2012(5):20-20.
6
崔夕月.
浅谈技工学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
.职业,2009,0(2X):89-89.
被引量:1
7
顾井清,王中教.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2-114.
8
张建.
如何看待校园中的非正式团体[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8,0(15):12-13.
9
什么样的少年儿童更易于成材──《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之一[J]
.少年儿童研究,1996(1):4-6.
10
邓丽芬.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相容教育[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1):170-171.
民族教育研究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