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被引量:
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绝句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其起源和形成过程至今仍不甚清楚。元明以来通用的“绝句”定义,其实是以绝句在中晚唐至宋代定型以后的形式为对象的,不能概括盛唐以前绝句在声律及体制格调方面的特点。因此探索绝句从缘起到定型之间的漫长历程,也是中古诗歌史研究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
葛晓音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90,共15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绝句
初盛唐
七绝
四句体
乐府民歌
《玉台新咏》
五绝
齐梁
律绝
王昌龄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3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23
1
赵昌平.
从初、盛唐七古的演进看唐诗发展的内在规律[J]
.中国社会科学,1986(6):121-138.
被引量:10
2
吴代芳.
论唐人绝句的源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3):33-39.
被引量:1
3
程千帆.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J]
.求索,1981(3):77-83.
被引量:2
4
徐荣坤.
苦音音阶的由来及其特征[J]
.音乐研究,1993(2):44-54.
被引量:18
5
霍松林.
唐代绝句的魅力与全面整理——《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前言[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3):98-102.
被引量:2
6
曹道衡.
南朝政局与“吴声歌”、“西曲歌”的兴盛[J]
.社会科学战线,1988(2):268-275.
被引量:7
7
李长路.
汉魏晋南北朝绝句探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5):30-40.
被引量:1
8
杨宪益.
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系[J]
.文艺研究,1983(4):23-26.
被引量:16
9
彭秀枢,彭南均.
竹枝词的源流[J]
.江汉论坛,1982(12):44-48.
被引量:4
10
翁其斌.
“吴歌”、“西曲”文人拟作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3):23-2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5
1
崔晓晶.
论王安石晚年七绝的对仗艺术[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201-202.
被引量:1
2
靳雅婷.
试析唐七绝、五绝、六绝的风格之异——以王昌龄《从军行》、王维《辋川集》、《田园乐》为例[J]
.天府新论,2009(B06):150-151.
3
周子翼.
论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的认识[J]
.齐鲁学刊,2010(3):116-120.
4
葛晓音.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J]
.中国社会科学,2010(3):144-157.
被引量:15
5
吴可.
从绮合到兴寄——试论王勃五言绝句之新变[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2):4-6.
6
吴夏平.
“官学大振”与初唐诗歌演进[J]
.文学遗产,2013(2):27-36.
被引量:8
7
徐毅,李姝雯.
唐代七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唐都学刊,2014,30(4):41-44.
8
蔡彦峰.
东晋清谈与吴声歌的流行及其诗史意义[J]
.文学遗产,2016(2):55-64.
被引量:2
9
李博昊.
《花间集》多择录小令之原因考论[J]
.中国韵文学刊,2018,32(1):66-69.
10
肖瑞峰,项鸿强.
偶散流变与盛唐七绝范式的形成[J]
.社会科学战线,2018(5):170-177.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李香麟.
论叶梦得《石林诗话》对王安石的评价[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28(5):62-67.
2
葛晓音.
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J]
.文史哲,2011(3):97-110.
被引量:14
3
方梅,卢巧琴.
齐梁诗歌语言结构根源探析[J]
.文艺评论,2012(8):63-66.
4
葛晓音.
刘长卿七律的诗史定位及其诗学依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1):20-30.
被引量:1
5
吴夏平.
“制度与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20-124.
被引量:8
6
葛晓音.
杜甫五律的“独造”和“胜场”[J]
.文学遗产,2015(4):69-82.
被引量:5
7
诸雨辰.
突转与断片:陆游七绝的构思方式与题材选择[J]
.中国韵文学刊,2015,29(3):8-12.
被引量:1
8
吴夏平.
试论中唐“六经皆文”观念的生成[J]
.文学遗产,2016(6):56-67.
被引量:5
9
葛晓音.
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J]
.文学评论,2017(6):16-26.
被引量:8
10
陈超.
纨素与梅红:李纨人物造象中的性别焦虑[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1):34-42.
1
熊江鹏,叶青.
试述词与诗的抒情差异[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1):12-14.
2
张晶.
读《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J]
.文学遗产,1994(2):121-124.
3
徐宗文.
评王钟陵著《中国中古诗歌史》——兼谈文学史著作编写方法论问题[J]
.江海学刊,1989(1):185-189.
4
陈斌.
鲍照与七言歌行[J]
.古典文学知识,2000(5):43-47.
被引量:1
5
隋晓会.
试论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7):88-89.
6
王锺陵.
将路子走野一些——七年治学杂录[J]
.古典文学知识,1994,0(5):10-15.
7
橘英范,姜波,林怡.
液体的月光——中国古典诗歌中月光表达之管见[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2):33-39.
被引量:2
8
体制格调与兴象风神:明人学唐诗的两个路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7-157.
9
吴光兴.
论初唐诗的历史进程——兼及陈子昂、“初唐四杰”再评价[J]
.文学评论,1992(3):89-103.
被引量:8
10
祝诚,李金坤.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85-89.
文学评论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