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36
-
1郑杭生.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社会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23-30. 被引量:7
-
2季甄馥.略论瞿秋白的社会学思想[J].社会学研究,1992(6):48-54. 被引量:4
-
3周一平.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6):1-7. 被引量:2
-
4黄耀明.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40-44. 被引量:11
-
5余玮.李培林:深度透视和谐中国[J].中国人才,2006(23):53-56. 被引量:1
-
6周全德.刍论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J].学习与实践,2007(11):87-89. 被引量:2
-
7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J].江海学刊,2008(5):124-131. 被引量:15
-
8王思斌.雷洁琼的社会工作思想与实践[J].社会工作,2004(9):9-14. 被引量:26
-
9马林芳,王建平.一心向“道”与两条腿走路——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3):30-30. 被引量:3
-
10陆学艺.社会学的春天和社会学家的任务[J].北京社会科学,2009(5):19-2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王春林.文化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意义旨归与实践进路[J].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3(2):1-15.
-
2武传鹏,邵申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9(4):56-67.
-
3萧子扬,刘清斌,桑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224-232. 被引量:64
-
4萧子扬,景乔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工作的主要理念、类型和特点[J].理论研究,2020(2):27-35. 被引量:2
-
5萧子扬.探寻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线索和历史品格——兼评《中国社会工作史简明教程》一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86-93. 被引量:2
-
6行红芳.社会工作何以可能?——基于学科建设的视角[J].人口与社会,2020,36(6):58-67. 被引量:3
-
7刘振,徐选国.走出三重依附:中国社会工作学科自主性的历史建构[J].学海,2021(2):159-165. 被引量:7
-
8郭伟和.从链式学科关系到职业能力为本的知识整合模式--再论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学科的关系[J].社会政策研究,2021(3):77-88. 被引量:9
-
9吴琛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现实观照与发展路径[J].乡村论丛,2022(6):12-20. 被引量:4
-
10吴永金.专业课程体系下“社会学概论”课程定位及其适切性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2):84-87. 被引量:1
-
1李进才.树立科学发展观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
-
2希利,段丽萍.世纪伟人——邓小平[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12):41-43.
-
3马培新.试论周恩来对我国秘书事业的贡献[J].秘书工作,2001(10):22-24. 被引量:1
-
4叶鸣声.大力加强黄山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J].徽州社会科学,2004(6):15-16.
-
5耿静.丧葬改革不能偏废传统伦理文化——以河南周口平坟事件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2):340-340.
-
6王心起.毛泽东与周恩来个性及领导风格比较——兼论地域文化对领导者成长的影响[J].领导科学论坛,2014(3):41-42.
-
7费虹寰,熊华源.周恩来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初探[J].人口研究,1998,22(2):22-27.
-
8张德邻.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 共创新重庆的美好未来[J].重庆社会科学,1998(2):3-6.
-
9韩恒.法规的运行——以G村的殡葬改革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6-25. 被引量:7
-
10本期导读[J].觉悟,2008,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