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9-61,共3页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同被引文献8
-
1母小勇,李代志.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草案)》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学报,1999(11):45-49. 被引量:11
-
2李玉芳,郝瑞峰.日本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1(8):55-58. 被引量:3
-
3张锐波,潘克宇.多层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04,17(2):74-76. 被引量:2
-
4刘继和.解读日本新订初中理科课程标准[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3):64-68. 被引量:6
-
5孟令红.日本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12):53-56. 被引量:5
-
6王慧君.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兼论科学探究与实验探究的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1):81-84. 被引量:9
-
7陈连松.日本高中理科教育课程的改革[J].学科教育,2000(7):45-48. 被引量:3
-
8陈谟开.21世纪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6-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石晓林.浅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116-116. 被引量:2
-
2易静,杨广武,王娜.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设计思路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6):103-105. 被引量:2
-
3徐大祥,赵燕玲.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工作[J].赤子,2015(6Z).
-
4朱刚强,聂俊丽,王成会,高健智,黄育红.棒状Pd/FeVO4粉体的制备及其气体敏感性能研究的探究性实验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17(3):50-54. 被引量:1
-
5向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培养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151-151. 被引量:1
-
1李启娣.初中理科实验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9(10):62-63.
-
2全国初中理科新理念教学实践 征文竞赛启事[J].科学课(初中版),2004(08X):34-34.
-
3全国初中理科新理念教学实践征文竞赛启事[J].科学课(初中版),2004(04X):62-62.
-
4全国初中理科新理念教学实践征文竞赛启事[J].科学课(初中版),2004(03X):27-27.
-
5全国初中理科新理念教学实践征文竞赛启事[J].科学课(初中版),2004(05X):64-64.
-
6华丹,山田泰子.日本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战略构想与行动计划[J].世界教育信息,2006,19(6):13-15. 被引量:1
-
7陈晓芬.对日本义务教育发展经验的浅析及借鉴[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3):34-35. 被引量:1
-
8王晶.日本义务教育理科课程的改革[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1(10):28-30.
-
9张国锋,浦爱民,杨根香.做中学,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以初中理科“验证性实验”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8(7):75-76.
-
10孟鸿伟.中国初中理科情感教育的结果——第二次IEA理科研究结果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3(4):5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