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2003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Global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21
-
1左卫民.有效辩护还是有效果辩护?[J].法学评论,2019,37(1):86-94. 被引量:49
-
2童之伟.法权中心的猜想与证明——兼答刘旺洪教授[J].中国法学,2001(6):15-38. 被引量:59
-
3林来梵,季彦敏.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5,22(4):64-69. 被引量:83
-
4张翔.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与国家的给付义务——从基本权利分析框架的革新开始[J].中国法学,2006(1):21-36. 被引量:238
-
5姚莉.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6,23(3):94-101. 被引量:53
-
6林劲松.对抗制国家的无效辩护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6,28(4):478-484. 被引量:31
-
7谢光第著.《论公立辩护人制度》,见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五卷):诉讼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页. 被引量:1
-
8朱显祯:"刑事裁判上之公共辩护人制度",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五卷):诉讼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页. 被引量:1
-
9[英]麦高伟(MikeMcConville),[英]杰弗里·威尔逊(GeoffreyWilson)主编,刘立霞等.英国刑事司法程序[M]法律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10(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EllenHochstedlerSteury),(美)南希·弗兰克(NancyFrank)著,陈卫东,徐美君.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5
-
1王奎.我国死刑案件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的思考[J].湘江法律评论,2020(1):50-61.
-
2葛同山.刑事辩护权的六大发展规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1):22-27. 被引量:1
-
3陈卫东,刘计划.刑事程序法治进程中的理论新进展[J].法学家,2007(1):85-89.
-
4程雷.简论刑事辩护质量的控制[J].中国司法,2009(5):29-32. 被引量:4
-
5陆而启.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J].政法论坛,2010,28(4):75-85. 被引量:8
-
6蒋鹏飞.我国侦查结构及其完善——以2012年刑诉法修正为背景[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24(6):80-88.
-
7汤景桢.论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1):94-98. 被引量:3
-
8汤景桢.论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J].西部法学评论,2013(2):104-109. 被引量:7
-
9石浩旭.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引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3(5):156-159. 被引量:3
-
10李奋飞.论“表演性辩护”——中国律师法庭辩护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J].政法论坛,2015,33(2):77-92. 被引量:61
-
1怎样利用日本法律援助制度[J].华人时刊,2011(6):84-84.
-
2胡红星.我国亟需建立法律援助制度[J].中国律师,1996,0(6):22-23. 被引量:2
-
3朱颖,陈小彪.新闻自由与审判独立[J].当代传播,2005(4):53-55. 被引量:3
-
4孔令艳.对努尔哈赤法制建设的评析[J].文史月刊,2012,0(S3):44-45.
-
5梁迎修.传媒监督司法的利与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0(4):29-32. 被引量:1
-
6张朝霞.舆论监督与公平审判关系探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91-95.
-
7威廉.夏巴斯,赵海峰.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从国内运动到国际标准[J].环球法律评论,2003,25(4):391-396. 被引量:5
-
8王映辉,凌慧明.论《欧洲人权公约》对集会结社权的保护[J].法学评论,1997,15(3):24-28. 被引量:2
-
9周少元,罗厚如.香港的“法律援助”制度[J].中国律师,1996,0(10):44-44. 被引量:2
-
10梁桂芝.论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一体化[J].理论前沿,2007(14):21-2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