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和我省实践方式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3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4,共4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4
-
1鹿传宝,吴本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职业,2007(36):44-44. 被引量:2
-
2范维纲.论创建工学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3):58-61. 被引量:1
-
3戴晓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被引量:6
-
4吴蔚.工学结合 勤工俭学 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J].教育与职业,2005(25):20-21. 被引量:11
-
5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5):12-15. 被引量:104
-
6张继军.校企合作办学 工学结合育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0):19-19. 被引量:18
-
7王有存,陈万强.推进校办工厂改革 拓展工学结合路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59-60. 被引量:7
-
8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被引量:181
-
9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22(09S):4-8. 被引量:67
-
10周耕夫,李栋学.工学结合:期待制度与法规的哺育——来自德国“职业教育合同”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5-7. 被引量:49
二级引证文献36
-
1刘丽华.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务的新拓展:会展[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4):86-89.
-
2胡晓红.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探索“德育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8):131-131.
-
3刘智.浅谈高职院校文艺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15):213-214.
-
4刘丽华.论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工学结合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67-169. 被引量:7
-
5陈灿,马超,吴彦军,訾培建.河流水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6):67-70. 被引量:1
-
6柳较乾,卢十平,张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3):43-45. 被引量:8
-
7唐锡海.职业教育“工教结合”探析[J].职教论坛,2012,28(18):9-14. 被引量:4
-
8孙小红.校企深度合作践行“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2(7):130-131. 被引量:4
-
9周立刚,姬龙涛.基于Web GIS的虚拟校园综合体系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25(8):26-29. 被引量:1
-
10刘畅.南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2(36):87-89.
-
1赵建强.农村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探索与实践[J].农村教育,2000(11):20-21.
-
2葛生卓.关于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13):130-130. 被引量:1
-
3管西亮.21世纪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J].云南教育,2004(5):30-30.
-
4蔡维丽.浅谈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南科技,2014,33(5X):221-222.
-
5谭荣花.我国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33-4133. 被引量:3
-
6钟慧,黄钟.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商,2013(07Z):162-162.
-
7刘倩.基于现代学徒制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实践方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7,0(6):6-6. 被引量:1
-
8孙萌珏.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0(37):37-38. 被引量:3
-
9张清亮.关于高职教育产教结合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3,30(8):109-111. 被引量:2
-
10满广生,吴岳俊.促进和保障职教集团发展的政策建议[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4-5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