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期待可能性”理论新探——从刑法导向观变革视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联姻的"混血儿",其兴、衰的原因同两个学派的变迁直接相关。期待可能性理论从以往只重视考察行为人的行为,转变为在考察行为的同时重点考察行为人,这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精华之所在。"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根据,应当是行为人的人格类型;"期待可能性"的未来命运,是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用"犯罪危险性人格"取代"期待可能性"名称。
作者
张文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金陵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48-55,共8页
Jinling Law Review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刑法导向观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犯罪危险性人格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张文.
刑事司法人格化初论[J]
.河北法学,2009,27(2):22-29.
被引量:13
2
冯亚东,张丽.
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40-46.
被引量:17
3
大冢仁,张凌译.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J]
.政法论坛,2004,22(3):85-93.
被引量:17
4
大冢仁,张凌.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J]
.政法论坛,2004,22(2):39-49.
被引量:41
5
童德华著..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34.
6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实证派犯罪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0
7
郑雪..人格心理学[M],2001.
8
陈忠林著..意大利刑法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07.
9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原著,陈忠林.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
被引量:23
10
冯军著..刑事责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08.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李立众,刘代华.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J]
.中外法学,1999,11(1):31-39.
被引量:103
2
金泽刚,侯永久.
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J]
.山东法学,1999,14(2):48-50.
被引量:4
3
丁银舟,郑鹤瑜.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J]
.法商研究,1997,15(4):57-62.
被引量:72
4
屈学武.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05,27(1):58-70.
被引量:49
5
张爱艳.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及借鉴价值[J]
.理论学刊,2006(11):96-98.
被引量:9
6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14
7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许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604页.
被引量:1
8
黄丁全.《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
被引量:1
9
大冢仁.《刑法论集》(Ⅰ),有斐阁昭和53年日文版,第240页.
被引量:1
10
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19
1
石经海,苏桑妮.
论“期待可能性”的平易化[J]
.刑法论丛,2021(2):340-374.
被引量:3
2
热娜古·阿帕尔,段阳伟.
我国人格刑法学之再定位——兼论人格责任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运用[J]
.刑法论丛,2021(1):103-128.
被引量:2
3
王拓.
不能犯抽象危险说之坚持——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12-115.
被引量:4
4
胡东平.
论人格形成责任[J]
.政法学刊,2008,25(2):5-8.
被引量:2
5
陈和华.
犯罪动机理论问题之再思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5):33-41.
被引量:7
6
胡春妮.
期待可能性实质与地位探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34-36.
7
陈兴良,周光权.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98-114.
被引量:15
8
黎宏.
紧急避险法律性质研究[J]
.清华法学,2007,1(1):37-54.
被引量:62
9
孙道萃.
质疑刑法“事后法”[J]
.人大法律评论,2011(1):142-160.
被引量:3
10
何秉松.
刑法典修订以来若干重要理论问题新探索(下)──《刑法教科书》(2000年版)的新发展[J]
.政法论坛,2000,18(4):27-42.
被引量:12
1
张文.
行为刑法危机与人格刑法构想[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5-21.
被引量:10
2
王文华.
论“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的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3):4-11.
被引量:1
3
刘艳红,梁云宝.
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或联说之提倡[J]
.法学评论,2010,28(6):25-33.
被引量:14
4
刘海燕.
犯罪性人格在犯罪防控中的功能[J]
.中国检察官,2013(4):42-44.
5
陈兴良.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6):18-26.
被引量:25
6
胡婷.
试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J]
.学理论,2013(13):120-121.
7
刘林林.
激情犯罪的比较与借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4):276-277.
8
李建军.
刑法中犯罪认定漫谈[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11(1):42-46.
9
陈小敏.
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从药家鑫案谈起[J]
.法治论坛,2012(1):247-257.
被引量:1
10
劳东燕.
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J]
.法学研究,2015,37(1):170-190.
被引量:49
金陵法律评论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