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7
-
1董武.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被引量:1
-
2邓建平,曹丰文,吴晓帆.基于岗位群的专科类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3):106-108. 被引量:5
-
3叶智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新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5(12):17-18. 被引量:40
-
4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0-32. 被引量:167
-
5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43-45. 被引量:49
-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
7赵志群.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20-22. 被引量:164
-
2孔凡成.国外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88-89. 被引量:1
-
3刘宏军,沈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技能培养方案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25-527. 被引量:4
-
4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 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6):60-62. 被引量:53
-
5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03—13. 被引量:17
-
6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2
-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9..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现代化建设国际论坛组委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湖南:南省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12
-
1苏宏锋,刘亚辉,陈敏.岗位群技能需求驱动下的“专——赛—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30):69-72. 被引量:1
-
2陈素敏,赵悦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5):244-245. 被引量:12
-
3王建红.高职房地产专业工学交替教学实施方案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71-174. 被引量:1
-
4姚丽霞.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职大学报,2009(1):119-120. 被引量:6
-
5雷玉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9):82-83. 被引量:2
-
6王君丽,茜平一.行业高职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1-4. 被引量:5
-
7杜文龙,朱祥贤,徐雪峰.校企共建NC学院有效运行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以淮安信息—中兴通讯NC学院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S2):46-48. 被引量:4
-
8陶红林.土建类专业“一年三学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93-96. 被引量:2
-
9姜汉荣.以情境教学引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基于李吉林儿童情境课程开发的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6):92-95. 被引量:1
-
10宁勇敏.以工学结合创建高职与企业的文化融通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0(2):34-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