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9-70,共2页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同被引文献48
1 万汝根.改良快速瑞氏姬姆萨染色液[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2(3). 被引量:2
2 赵捷,李顺义.介绍一种快速血细胞染色法[J] .疑难病杂志,2002,1(1):50-50. 被引量:2
3 于芳.快速血片染色法的应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1,14(S1):83-83. 被引量:1
4 徐宏瑛.介绍一种血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两用染色液[J] .江西医学检验,1994,12(4). 被引量:1
5 吴星耀,黄雷鸣,赵晶,顾祖维.重铬酸钾诱发CHL、CHO和V_(79)细胞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比较[J] .职业医学,1993,20(4):211-212. 被引量:1
6 王金芝,潘丽,毕瑞金.一种改良的瑞氏快速染色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5,16(1):39-39. 被引量:1
7 李顺义,张静.纺织染料耐晒黑G染色在血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11):595-596. 被引量:8
8 梁维岗.加吐温20的瑞氏-姬姆萨染色液[J] .临床检验杂志,1995,13(6):316-316. 被引量:5
9 郝冀洪,朱芸,张静,李顺义.巨核细胞新染色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9):915-918. 被引量:6
10 Natarajan AT,Darroudi F.Use of human hepatoma cells for in vitro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chemical mutagens/carcinogens.Mutagenesis,1991,6:399-4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1 边寰锋,安飞云,钟才高,廖春华.瑞-姬氏混染在Cr(Ⅵ)诱导的HepG2细胞微核试验中的应用[J] .癌变.畸变.突变,2007,19(2):146-148. 被引量:1
2 廖春华,边寰锋,肖芳.不同条件瑞-姬氏混染的效果对比及其在细胞微核试验中的应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2):139-141. 被引量:1
3 宋晓颖,袁宝军,郝冀洪.血涂片常规染色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J] .检验医学,2015,30(9):962-96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
1 张林,岳洪源,张海军,武书庚,胥蕾,龚月生,齐广海.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9,21(3):288-293. 被引量:41
2 俸波,李世.混合染色法在骨髓细胞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92-493. 被引量:1
3 周格琛,贺望娇,韦维,梁委军.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全面质量管理[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4):511-513. 被引量:10
4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体液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基础检验设备学组,刘贵建,王建中,关明,续薇,李永哲.人工智能辅助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3):243-258. 被引量:7
1 兰忠诚.临床3种血涂片常用染色方法的比较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581-582. 被引量:6
2 李沅湘,石自明.89例初诊病人末梢血片中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分析[J] .当代医师,1996,1(6):58-58.
3 夏克明,周燕.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浓度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07,31(5):449-450. 被引量:2
4 逄旭辉,王忠友.白细胞分类计数瑞氏染色法的改进[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2):65-65.
5 陈宪生.一种新的快速染色法[J] .中华当代医学,2004,2(2):41-41.
6 秦晋平,李永.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末稍血片ALC及HSFC观察[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6,2(4):104-104.
7 郑良凤,顾平.脑脊液标本中癌细胞的观察[J] .吉林医学,2003,24(3):220-220.
8 黄伟东.精浆C-反应蛋白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6-3747.
9 张金龙.悬滴法和瑞氏染色法检查阴道滴虫的比较[J] .医学信息,2011,24(21):463-464.
10 郎旭芬,韩晓平.瑞氏染色偏酸的矫正[J]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1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