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E.A.罗宾逊人物肖像画诗歌的审美心理距离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E.A.罗宾逊的人物肖像画诗歌运用客观叙事方法,侧重观察和记录事件本身,悬置事件背后的本质原因、动机和作者价值判断,消解作家意图和感情,取得了非个人化的效果。这种创作方法客观上为阅读设置了障碍,取得了陌生化效果,延长了读者的审美过程,并且为文本意义的多元阐释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康德美学和心理学美学角度出发,认为罗宾逊的人物肖像画诗歌之所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根本在于作家在主观心理和对象之间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
作者 陈玉洪
出处 《社科纵横》 200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1996.
  • 2[3]Pearce,H.The Old Poetry and the New:Robinson[A].Bollom,Harold.Modern Critical Views:Edwin Arlinton Robinson[C].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8.(13-28). 被引量:1
  • 3[4]Donoghue,D.A Poet of Continuing Relevance[A].Bollom,Harold.Modern Critical Views:Edwin Arlinton Robinson[C].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8.(29-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