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舜民《郴行录》考论
被引量:
6
A study of Chenxinglu written by Zhang Shunmi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游记一体自魏晋正式诞生之后,中经唐代的累积与发展,至宋代终于走向全面繁荣.其中,按日纪游的日记体游记更是异军突起,蔚为大观,南宋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均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人名作.
作者
梅新林
崔小敬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
出处
《文献》
2001年第1期151-157,共7页
The Documentation
关键词
张舜民
行录
吴船录
日记体
入蜀记
于役志
人蜀记
来南录
奠基之作
周紫芝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6
1
杨果.
《入蜀记》所见南宋湖北人文地理[J]
.江汉论坛,1998(2):48-50.
被引量:5
2
杨果.
《吴船录》对湖北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J]
.江汉考古,1999(2):94-97.
被引量:3
3
黄建宏,金辉.
古代游记艺术琐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1):68-75.
被引量:1
4
张灵.
唐宋传奇中的“潇湘”意象及其对汉字文化圈小说的影响[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3):60-67.
被引量:3
5
黄立新.
《入蜀记》人文旅游文献学价值漫议[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35-37.
被引量:1
6
莫砺锋.
读陆游《入蜀记》札记[J]
.文学遗产,2005(3):16-27.
被引量:15
7
苏迅.
文字因缘非偶然——从陆游的《入蜀记》到范成大的《吴船录》[J]
.江南论坛,2005(5):56-59.
被引量:1
8
张邦炜,陈盈洁.
《吴船录》所见四川旅游资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117-124.
被引量:2
9
李恒威,盛晓明.
认知的具身化[J]
.科学学研究,2006,24(2):184-190.
被引量:253
10
陈盈洁.
《骖鸾录》中的旅游资源探微[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81-8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张式成.
论郴州“福地”的物化根基与文化内核[J]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1):3-8.
被引量:1
2
黄纯艳.
宋代官员的公务旅行——以欧阳修《于役志》为中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1):21-28.
被引量:7
3
刘秋彬.
张舜民《郴行录》考述[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9(1):67-70.
4
徐姜汇.
宋代长江行记书写的人文转向——以《入蜀记》《吴船录》为中心[J]
.人文杂志,2019,0(3):77-83.
被引量:3
5
章华哲.
《入蜀记》影响论略[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4):73-86.
6
谷文彬,冉琪铃.
在场与缺席——论宋词的“洞庭湖”文化空间书写范式[J]
.中国韵文学刊,2024,38(1):47-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黄纯艳.
再论南宋车船及其历史命运[J]
.学术月刊,2013,45(3):140-148.
被引量:2
2
成玮.
褒贬即从字面求——由《于役志》看欧阳修《春秋》学的特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107-115.
3
阮怡.
论宋代行记中的官差旅行文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6):128-134.
被引量:1
4
宁欧阳.
宋代地方官赴任探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34-40.
被引量:2
5
许伟宁,王晓龙.
宋代地方政府公务接待问题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中心[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45-52.
6
李贵.
南宋行记中的身份、权力与风景——解读周必大《泛舟游山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1):48-57.
被引量:5
7
李玮.
想象力消费语境下郴州福地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包装,2023(7):117-120.
8
章华哲.
《入蜀记》影响论略[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4):73-86.
9
王志清,林标洲.
元素与时空的文学史书写——南宋三峡行记文学探赜(下)[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4,40(1):12-21.
10
程民生.
宋代行旅速度考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5):77-88.
1
王士彬.
重大会议新闻的微表达[J]
.军事记者,2012(5):23-23.
2
钱晨辰.
身入·心入·情入[J]
.传媒观察,1992(1):26-29.
3
黄福兴.
大自然动态报道散文化的表现手法[J]
.当代劳模,1994,0(6):17-18.
4
胡琪.
浅析日记体新闻的力量[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9).
被引量:1
5
胡红英.
日记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以《爱心帐篷撑起震区一片天》为例[J]
.视听纵横,2011(2):90-90.
被引量:1
6
王子今.
古董的“神韵”——读《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J]
.博览群书,2006(12):108-113.
7
熊培云.
人类尚未形成——《西风东土》自序[J]
.中国图书评论,2016,39(4):8-21.
8
方孝玲.
《太仓稊米集》的编撰与流传考述[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6):124-126.
9
黄立新.
《入蜀记》人文旅游文献学价值漫议[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35-37.
被引量:1
10
“一窝蜂”的由来[J]
.新闻与写作,1992(11):44-44.
文献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