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
被引量:
15
City Innovation System and "City Innovation Circl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创新系统可以表示为城市创新的扩散效应和科技产业聚集效应的矢量集合 ,以及一个独特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系统创新的聚集和扩散能力是体现城市创新规模与竞争实力的两个侧面 ,同时 ,也是城市创新域和产业系统链范围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
隋映辉
机构地区
青岛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Academics
关键词
城市创新系统
“城市创新圈”
生态系统
社会结构
科技产业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参考文献
9
1
隋映辉著..协调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317.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生态系统服务[R].中国网,2003-3-19.
被引量:1
3
隋映辉等.大战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
被引量:1
4
隋映辉.
系统创新与战略调整[J]
.科学学研究,2001,19(1):35-39.
被引量:20
5
傅燕凤译 王思玉校.World Conservation,(3):19-22.
被引量:1
6
隋映辉著..科技产业转型 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战略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01.
7
周克瑜.
“都市圈”建设模式与中国空间经济组织创新[J]
.战略与管理,2000(2):11-15.
被引量:26
8
赵黎明 ... ..城市创新系统[M],2002.
9
隋映辉等.城市创新系统构建与山东战略研究[M].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杨建荣.
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J]
.财经研究,1995,21(6):45-51.
被引量:27
2
严重敏,周克瑜.
关于跨行政区区域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
.经济地理,1995,15(4):1-6.
被引量:11
3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管理世界,1996,12(4):175-189.
被引量:43
4
隋映辉.
政府在技术创新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7):6-9.
被引量:5
5
隋映辉.
知识递增、系统障碍与系统创新[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2(4):11-18.
被引量:3
6
隋映辉.
关于青岛市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研究[J]
.发展论坛,1999(6):31-34.
被引量:1
7
华伟,于鸣超.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J]
.战略与管理,1997(6):1-10.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44
1
隋映辉,付大伟.
城市创新系统与风险投资体系互动运作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89-295.
被引量:1
2
宗传宏.
大都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方向[J]
.城市问题,2001(3):8-12.
被引量:23
3
邓明然,刘加顺.
对组建城市经济圈的探讨[J]
.管理学报,2004,1(2):139-141.
4
隋映辉,于喜展.
我国轨道制造的系统创新与转型路径——跨越式发展与创新转型实践[J]
.科学学研究,2015,33(5):767-773.
被引量:7
5
隋映辉.
系统创新:非技术因素与战略调整[J]
.学术研究,2001(10):41-44.
被引量:1
6
杨汉国.
论邓小平的制度反腐败思想[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13(3):6-8.
7
隋映辉.
城市创新: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及其构建[J]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被引量:1
8
李冬平,杨友孝.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2):169-172.
被引量:12
9
陶希东.
跨省区域治理:中国跨省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新思路[J]
.地理科学,2005,25(5):529-536.
被引量:47
10
张永庆,汪浩,李善武.
温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与对策研究[J]
.城市问题,2006(1):34-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6
1
吴江.
打造更具韧性的创新人才生态系统[J]
.世界科学,2020(S02):32-34.
被引量:11
2
刘振华.
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S2):27-28.
被引量:1
3
郑艳民,张言彩,韩玉启.
信息化与创新能力关系经验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7(6):970-976.
被引量:10
4
张立柱,隋映辉.
城市创新系统与山东省“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J]
.科学学研究,2006,24(S1):314-319.
被引量:6
5
潘锡辉.
嘉兴以“六个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J]
.政策瞭望,2011(7):43-44.
被引量:1
6
顾骅珊.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J]
.消费导刊,2009,0(5):13-15.
被引量:3
7
陈建青,扬甦华.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依性[J]
.南开经济研究,2004(4):28-30.
被引量:23
8
王铁明,曾娟.
关于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0):1-2.
被引量:7
9
张苏梅,顾朝林,葛幼松,甄峰.
论国家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J]
.人文地理,2001,16(1):51-54.
被引量:22
10
何亚琼,秦沛.
一种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视角——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88-92.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5
1
徐军海.
创新驱动视角下江苏科技人才发展趋向和路径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21(3):223-231.
被引量:13
2
黄少波.
创新城市的理念及其建设[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3):97-100.
被引量:8
3
隋映辉.
产业集群:基于我国城市发展的观点、模式与竞争体系[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31-35.
被引量:1
4
隋映辉,赵琨,丁海洋.
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10(3):21-24.
被引量:5
5
夏辉,夏光.
“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J]
.中国软科学,2008(10):73-78.
被引量:6
6
于喜展,隋映辉.
基于城市创新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关联对接与结构演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56-60.
被引量:7
7
李艳,卫宏,杜娟.
从城市创新视角论海南省绿色建筑规划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7):46-48.
8
吴红.
欠发达地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路径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
.当代经济,2012,29(15):4-7.
9
刘春华.
济南市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路径探析[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5):96-98.
10
吴红.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策略[J]
.当代经济,2012,29(14):76-77.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张红,祁永忠,王若羽,何文虎.
东西部区域科技合作的网络结构研究——以宁夏与东部地区为例[J]
.西部金融,2023(2):62-68.
被引量:1
2
李现宇,魏澄荣.
福州创新型省会城市建设保障措施[J]
.就业与保障,2022(3):31-33.
3
张鹏.
论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对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2006(10Z):34-35.
被引量:2
4
陈竹.
论区域产业供应链端合作与产业集群效益——以福建为例[J]
.福建金融,2007(5):44-45.
5
石忆邵,卜海燕.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比较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22-26.
被引量:58
6
王仁祥,邓平.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69-73.
被引量:34
7
逯宇铎,王东华,周玲玲.
和谐校园测度研究——基于三区联动视角[J]
.技术经济,2009,28(5):110-117.
8
张晶,刘延庆.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8):81-83.
被引量:1
9
黄玲.
“数字桂林”与城市建设信息化发展[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313-316.
被引量:1
10
张海燕,马仁锋,袁新敏.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
.创新,2010,4(2):73-77.
被引量:3
1
隋映辉.
城市创新: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及其构建[J]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被引量:1
2
隋映辉.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圈”[J]
.社会科学辑刊,2004(2):65-70.
被引量:47
3
隋映辉.
城市创新圈:战略构建及其思路[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10(10):18-22.
被引量:1
4
隋映辉.
城市创新:战略构建及其途径[J]
.南方论丛,2004,0(4):74-81.
被引量:1
5
侯立峰,李继军.
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1(3):61-62.
被引量:6
6
潘金刚.
市场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分析[J]
.商业时代,2009(19):52-53.
被引量:4
7
李艳君.
“三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障碍及对策[J]
.管理观察,1994,0(5):28-28.
8
饶睿.
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扩散的负效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5):398-400.
被引量:5
9
康荣平,柯银斌.
华人全球经理人阶层正在形成[J]
.中国经济周刊,2005(24):28-31.
10
郭荣朝.
襄樊市城镇化进程及其机理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5-8.
学术界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