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被引量:
6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作者
王建设
机构地区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探求》
2006年第6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互补
分类号
B02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4
1
[1]Bruce Bimber (1994).Three Faces of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A].Does Technology Drive History?London:MIT Press,1994.p79-100,p81-82.
被引量:1
2
[2]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641.
被引量:2
3
[4]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37.
被引量:16
4
[4]Ron Westrum (1991).Technologies and Society,the Shaping of People and Things,Wadsworth,Inc.p5.
被引量:1
5
[6]肖峰.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
被引量:1
6
[7]Donald Mackenzie,Judy Wajcman.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xv.
被引量:1
7
钟冠华.
技术研究的新视野:建构技术观[J]
.天津社会科学,1991(6):88-92.
被引量:1
8
李三虎,赵万里.
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0):30-35.
被引量:23
9
[10]Langdon Winner,Opening the black box and finding it empty: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 & Human Value,Vol.18,18.3,1993,362-378.
被引量:1
10
查汝强.
“技术与社会”研究在中国(上)[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5):37-4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李三虎.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1997(5):12-17.
被引量:42
2
刘则渊.
社会发展与社会工程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1):12-21.
被引量:3
3
王过渡.
技术社会学初探[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1):41-47.
被引量:4
4
陈昌曙.
技术是哲学的研究对象[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7(3):5-11.
被引量:3
5
刘则渊,王海山.
论技术发展模式[J]
.科学学研究,1985,3(4):10-23.
被引量:9
6
陆建人.
科学产品的商品属性、价格形成和价值规律[J]
.科学学研究,1985,3(4):69-76.
被引量:1
7
王敏慧.
科学社会史的一些基本问题[J]
.科学学研究,1985,3(2):10-16.
被引量:2
8
唐豪.
论科技产品价格的价值基础[J]
.科学学研究,1984,2(4):46-49.
被引量:2
9
王敏慧.
科学史、科学学与未来学的相互关系[J]
.科学学研究,1984,2(1):26-33.
被引量:1
10
刁培德.
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1):32-3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0
1
袁富华.
集聚的现代性与均衡社会的准则[J]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1(4):58-79.
被引量:3
2
张明健.
透视语文阅读策略[J]
.科教文汇,2007(17):53-53.
3
卢春媚.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汉英语言的特点[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87-91.
被引量:5
4
安维复.
社会建构主义的分析工具及其对社会工程研究的意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2-19.
被引量:1
5
李三虎.
技术决定还是社会决定:冲突和一致———走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理论[J]
.探求,2003(1):37-45.
被引量:30
6
奚冬梅,王民忠.
论马克思关于技术对社会伦理二重性影响的思想[J]
.科学社会主义,2012(2):88-91.
被引量:1
7
鲁忠慧.
论20世纪上半叶日本研究回族的殖民主义特征[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38.
8
龚正荣.
论知识与知识性劳动[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4):69-72.
9
木斋.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6):32-37.
被引量:3
10
田小飞.
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研究述评[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89-1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三虎.
技术决定还是社会决定:冲突和一致———走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理论[J]
.探求,2003(1):37-45.
被引量:30
2
晏如松,张红.
技术的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S2):33-36.
被引量:7
3
陈凡,陈昌曙.
当代技术哲学若干理论问题引论[J]
.哲学研究,1991(2):42-50.
被引量:2
4
陈式刚.
混沌: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J]
.哲学动态,1989(12):38-38.
被引量:4
5
袁本涛.
当代西方教育目的观评介[J]
.国外社会科学,1995(7):24-27.
被引量:2
6
吴国盛.
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
.哲学研究,2001(1):26-27.
被引量:39
7
张成岗.
鲍曼论“后现代伦理危机”及“后现代伦理学”[J]
.哲学动态,2005(2):51-56.
被引量:15
8
李三虎,赵万里.
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0):30-35.
被引量:23
9
赵萍丽.
“行动”与积极生活——解读阿伦特的《人的条件》[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3):51-54.
被引量:3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胡媛媛.
浅谈社会建构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意义[J]
.科技信息,2008(15):213-213.
2
龙翔.
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哲学解读[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154-159.
被引量:2
3
刘琳,林东俊.
技术决定还是社会建构?——从混沌理论角度探析技术与社会的整体性关系[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139-140.
被引量:2
4
邢耀章,张澎涛.
互联网情境下的社会交往及道德伦理建设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2,25(4):128-129.
5
赵思齐.
从现代技术的普及到现代技术观的传递[J]
.教育探索,2023(1):14-18.
6
谭浩,王力,王军永,余苏珍.
技术与社会的视角探析ChatGPT对医学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24,45(5):15-2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徐晨光.
对技术的多角度反思——以会计电算化技术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23-24.
2
周丽霞.
复杂性社会中的模糊发展及内在逻辑——基于复杂性理论视角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J]
.晋阳学刊,2021(6):80-87.
3
王越.
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111-114.
被引量:2
4
李国强,王旭红,李艳,李艳芳.
不确定性:21世纪青少年职业生涯的挑战与教育应对[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4,41(2):93-99.
1
陈忠良.
市场经济条件下捍卫道德的必要性[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1):64-66.
2
单继刚.
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的相容性分析——以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为背景[J]
.哲学动态,2013(1):28-33.
3
王淑芹.
论道德的超功利与功利[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111-116.
被引量:6
4
杜秀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4):53-56.
5
教育中的互斥思维[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0).
6
薛金刚.
试论市场经济与道德行为的统一[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8(2):55-58.
7
杨扬.
“举一反三”教阅读[J]
.成才,2016,0(12):38-40.
8
何中华.
市场经济、自由与道德[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5):1-6.
9
李广坤,赵风华.
是互斥 还是互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新探[J]
.山东电大学报,1999(3):19-21.
10
吕鹏志.
宗教哲学导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1-38.
探求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