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25,共4页
Population &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30
-
1田方,段学军,金志丰.泰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473-479. 被引量:4
-
2高建燕,江东,黄耀欢,付晶莹.义乌市流动人口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5-8. 被引量:1
-
3杨芸,祝龙彪.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100-102. 被引量:6
-
4陈冰.从科技、经济状况看我国人口的城乡分布[J].中国人口科学,1989(2):62-63. 被引量:1
-
5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454-458. 被引量:68
-
6周春山,罗彦,陈素素.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6):641-647. 被引量:47
-
7李萌.劳动力市场分割下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与收入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研究,2004,28(6):70-75. 被引量:39
-
8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121-125. 被引量:17
-
9黄靖,刘盛和.城市基础设施如何适应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需求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2):284-287. 被引量:7
-
10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5,29(5):19-26.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辉,吕成文,侯燕平.20年来安徽省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6):644-646. 被引量:4
-
2刘宏燕,陈雯.基于学校体系视角的南京城区小学规模分布演化[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2019,36(1):64-71. 被引量:1
-
3李胜坤,张毅,闫欣,汪洋洋,曹娟.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37(4):11-15. 被引量:1
-
4苏醒,张捷,张宏磊,钟士恩,陈星,李宜聪,李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171-176. 被引量:13
-
5胡红艳,郑宇.晋中市人口分布变化趋势探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3):87-91.
-
6吉亚辉,张岩.2000—2010年甘肃人口分布演变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14,35(6):104-109. 被引量:4
-
7单卓然,张衔春,黄亚平.武汉都市发展区及主城区城镇常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人文地理,2016,31(2):61-67. 被引量:5
-
8王亚辉,王洋洋,周丽.山西省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9):57-60. 被引量:2
-
9方健,杨兴柱.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5):468-473. 被引量:2
-
10黄登科,赵宇鸾.贵州省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5):16-25. 被引量:12
-
1李若建.大学文化人口分布变化与区域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1994,16(2):27-31.
-
2胡焕庸.内蒙古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1985,6(2):18-21.
-
3田孟清.各民族共同繁荣初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21-27. 被引量:1
-
4李若建.1949—1987年广东省的人口再分布[J].南方人口,1990,5(2):28-32. 被引量:2
-
5陆杰华,肖周燕,顾林枝.2007: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和评述[J].人口研究,2008,32(3):88-96. 被引量:2
-
6李香兰.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统计,2004(6):32-34. 被引量:1
-
7张建荣.乌兰察布盟人口结构的地区差异及问题[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1):90-92.
-
8袁晴超.科学决策要开源、宽渠、求效[J].领导科学,1996(6):5-6.
-
9李若建.1953—1990年中国民族人口的地域扩散[J].西北人口,1992,13(4):51-55. 被引量:8
-
10李中杰.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6):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