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最近发展区,即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帮助指导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在这一状态中,儿童可以实现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到在他人指导下完成该任务。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也告诉教育者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潜力,而非只满足于现有状态下儿童所达到的水平,所以他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著名论断。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点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儿童与成人的合作、交流中的发展,学生只有在更有能力的个体的帮助下,尽力去解决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发展。这里的更有能力的个体往往就是指教育的供给侧,也就是一线教师,教师在此的作用就如建造大楼时的脚手架,当大楼建好后,脚手架也就不需要了,这也就形成了支架式教学。这样的社会建构启示着无数教育者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注意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因素。那么该如何将“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呢?以下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