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三重面向 被引量:2

Three Orientations of Marx’s Thought on a Better Lif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是从不同维度和语境对美好生活的描述与阐释,按照内生性演化、规范性生成和实践性指向三重理论逻辑展开。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个人是美好生活的主体,"剧中人"是美好生活的历史承继者,"剧作者"是美好生活的未来创造者;美好生活的生成具有规范性,表征为人的需要的层次性递进和历史性满足的动态发展过程;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历史生成物,美好生活根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其发展路径表现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的共生发展之路。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根本价值诉求是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批判,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生活新社会。这一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勇 刘爱莲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4期23-29,共7页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基金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7JDSZK01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2韦建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 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89.
  • 3(美)乔恩·埃尔斯特..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理解马克思 典藏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29.
  • 4(日)池田大作,(意)奥锐里钦.贝恰,著..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239页.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