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意”意味着什么?——重读冯至的《伍子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在两种普遍观点之外在抗战时期,通过重写历史故事来表达现实思考与吁求者所在多有,其中的主旨思想大多较为清晰易懂。无论是郭沫若笔下希望“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全部毁灭的屈原(《屈原》),还是阳翰笙笔下喊出“大敌当前,我们不能自相残杀”的洪宣娇(《天国春秋》),作者的意图都直接见之于人物语言和作品叙述。这一点,与大部分“重写”希望达到普及、宣传、动员的目的有关。然而,冯至在抗战时期的昆明写就的《伍子胥》显得有些特殊。
作者 罗雅琳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140,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冯至.昆明日记[J].新文学史料,2001,0(4):24-56. 被引量:14
  • 2吴晓东..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M],2015:320页.
  • 3(德)张钊贻..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M],2011:[2] 页图版.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