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格拉底德性可教问题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学界掀起疑古之风,很多学者对苏格拉底“德性可教”观点提出质疑,引起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对话结尾说“德性可教”,而在《美诺》对话最后又说“德性不可教”。实际上,苏格拉底本人是认同德性可教的,只是对话体在表达哲学思想方面就没有学术论著那么清晰直率,只执着于柏拉图个别对话录的表象便不容易到达苏格拉底哲学的真相。仅从《普罗泰戈拉》《美诺》两篇对话的只言片语,亦无法得出公正的结论。如今,苏格拉底“德性可教”观点遭受质疑,甚至有学者得出“德性不可教”的结论,这是对近现代德性教育根基的一种动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解析。应充分把握与苏格拉底相关的史料,从美诺谈话前后的德性对比、柏拉图对话整体解读、弟子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自身立场四个方面,解读苏格拉底德性可教的观点,为当下的德性教育怀疑论正名,也有利于从学理渊源上支持当下的德性教育理论。
作者 倪艳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0,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BZX119)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9A027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潘希武著..道德可教的涵义与方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180.
  • 2张正江.美德不是知识,美德不可教——苏格拉底道德智慧教育思想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0(6):103-108. 被引量:1
  • 3蒋一之.“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症结与解决[J].社会科学战线,2007(3):250-254. 被引量:3
  • 4(德)格奥尔格·林德著,杨韶刚,陈金凤,康蕾译..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 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260.
  • 5(美)克莱因著..柏拉图《美诺》疏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291.
  • 6(美)维斯著..洞穴中的德性 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8.
  • 7(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78.
  • 8(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04.
  • 9(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192.
  • 10(古希腊)柏拉图著,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80.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 被引量:73
  • 2[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29
  • 3[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译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被引量:3
  • 4[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被引量:2
  •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89
  • 6田学科.人类的利他行为与基因有关[N].科技日报,2005-1-25(2). 被引量:4
  • 7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6
  • 8RYLE. Can Virtue Be Taught? [M] //In De.arden, R F, Hirst, P H and Peters R S (eds.)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 London: Roufledge and Paul. 1972:442 -444. 被引量:1
  • 9JOHN. A New Introduction to Moral Education [M]. 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 1990. 被引量:1
  • 10SCHEF.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 M]. Charles C Thomas, 196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