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击鼓说唱俑的嬉娱人生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1],由四川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内容较为丰富,形象逼真,着装朴素,表情极为夸张,极具民间文化特色,将汉代所追求的古拙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设计功能、生产技术、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分析汉代击鼓说唱俑所蕴含的时代美学。
作者
王皓铭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评鉴》
2020年第1期21-22,48,共3页
ART EVALUATION
关键词
击鼓说唱俑
文化功能
生产技术
艺术效果
分类号
J614.9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盛文林编著..文物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48.
2
涂师平.
中国滑稽戏的鼻祖——东汉“击鼓说唱俑”鉴赏[J]
.宁波通讯,2010(11):34-34.
被引量:3
3
许进雄..文物小讲 朗朗书房 艺文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302.
4
(东汉)王充著..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455.
5
赵继学.
汉击鼓说唱俑的时代文化蕴含[J]
.艺术教育,2014(12):27-28.
被引量:1
6
邹乐,彭赞宾.
从“汉代击鼓说唱俑”管窥汉代民俗与历史价值[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11):132-133.
被引量:2
7
刘芬.
试论四川汉代说唱俑及其史料价值[J]
.音乐探索,2003(3):84-86.
被引量:4
8
胡玉湘.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与汉陶俑的造型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7X):143-14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李作义.
浅谈汉唐乐舞俑的造型艺术[J]
.美术大观,2008(7).
被引量:2
2
唐荀.
古拙朴厚 意在形先——两汉陶俑及其特征浅析[J]
.电影评介,2007(20):83-84.
被引量:4
3
张庚.
戏曲的起源[J]
.文艺研究,1979(1):65-77.
被引量:1
4
雒启坤.
两汉民间乐舞百戏[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76-84.
被引量:2
5
石荣.
东汉说唱俑[J]
.四川文物,1991(5):34-34.
被引量:4
6
高峰.
浅析汉代陶俑的造型特点及影响[J]
.陶瓷研究,2004,19(1):23-26.
被引量:7
7
范文.
汉代画像石、砖的艺术风格与汉代精神[J]
.四川戏剧,2005(6):60-61.
被引量:3
8
唐一祁.
线刻的魅力——汉代画像石艺术的产生和嬗变[J]
.艺术探索,2005,19(4):31-33.
被引量:3
9
肖长生.
浅析浪漫写意的汉陶俑艺术[J]
.景德镇陶瓷,2007,17(1):22-22.
被引量:5
10
王充.论衡[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5
1
秦哲.
盛世的余音——乐舞俑到汉代乐器的巡礼[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4):77-77.
2
王军校.
论汉代说唱俑的艺术价值[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1):158-159.
被引量:2
3
邹乐,彭赞宾.
从“汉代击鼓说唱俑”管窥汉代民俗与历史价值[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11):132-133.
被引量:2
4
原丽花,罗培艺,蒋梦菲.
基于民俗学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以汉代“说唱俑”为例[J]
.绿色科技,2021,23(9):191-192.
被引量:3
5
刘兰兰.
成都地区“说唱俑” 艺术特征浅析[J]
.今古文创,2021(25):80-81.
同被引文献
9
1
谢明光.
安县发现东汉说唱俑[J]
.四川文物,1998(4):64-64.
被引量:1
2
耿沛甲.
从汉代陶俑看汉代的审美精神[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3):112-113.
被引量:6
3
涂师平.
中国滑稽戏的鼻祖——东汉“击鼓说唱俑”鉴赏[J]
.宁波通讯,2010(11):34-34.
被引量:3
4
陈莉.
西汉彩绘陶俑的美学研究[J]
.唐都学刊,2010,26(6):22-25.
被引量:2
5
索德浩,毛求学,汪健.
四川汉代俳优俑——从金堂县出土的俳优俑谈起[J]
.华夏考古,2012(4):116-126.
被引量:15
6
岳君.
汉代陶瓷体育像俑的审美风格[J]
.兰台世界(上旬),2014(11):150-151.
被引量:3
7
尹钊,王旋,金光.
徐州汉代陶俑的类别[J]
.收藏与投资,2017,0(6):98-103.
被引量:2
8
胡长春.
现代陶艺创作与汉代陶塑美学思想的关系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17,24(6):52-53.
被引量:1
9
唐佳.
浅析徐州汉代乐舞陶俑艺术特点[J]
.陶瓷研究,2020,35(3):10-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刘兰兰.
成都地区“说唱俑” 艺术特征浅析[J]
.今古文创,2021(25):80-81.
2
徐秀琴.
汉代陶俑的运动美探析[J]
.大观(论坛),2022(2):6-8.
1
洛阳出土北魏元熙墓陶俑[J]
.洛阳考古,2019,0(2).
2
郭勇健.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J]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37(1):221-221.
3
徐靖妮.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
.教育界,2020,0(24):85-86.
被引量:2
4
汪春宇.
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4):95-95.
5
管宁.
从汉代俳优俑看中国曲艺IP的文化符号[J]
.曲艺,2020(4):11-13.
被引量:1
6
范玉刚.
文化转向与数字人文视域中的美学研究范式重构[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0(1):124-134.
被引量:8
7
许晓政,王恒源.
探析陶瓷与音乐间的联系与结合[J]
.艺术评鉴,2020,0(6):170-171.
被引量:2
8
张微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浅议中国古代雕塑中的含蓄之美[J]
.参花(上),2020,0(3):81-81.
被引量:1
9
黄劲.
明代《天妃娘妈传》中视觉图像研究[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2):237-253.
艺术评鉴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