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古寺院经济的兴衰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经济发展、门阀世族衰微等,以及诸因素促发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都会发生作用。但影响的程度和作用显然有差别,一些因素甚至可能是其他因素的结果,而后者恰恰是应当着力考察的最根本因素。否则做研究就仅仅是史料的堆砌,而上升为普遍性的理论解析,也是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特有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的体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导致寺院经济兴衰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在于以犁耕方式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亦即庄园经济的存与废。至于影响寺院经济兴衰的其他诸因素,都是这一根本动力发生作用的结果,并受其影响和制约。但这样的认识并不影响对其他因素发生作用的肯定,特别是观察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正是在相互补充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发展创新。应当看到,无论“经济学的经济史”还是“历史学的经济史”,都有各自的研究特点和长处,应百花齐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走向费孝通先生的期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共16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