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阐释的“交往”属性论“公共阐释”的合理有效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阐释是指对认知对象及其意义的阐发和解释,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动态交往,认知对象的意义在阐释的过程中得以呈现。在文学阐释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阐释、反对阐释的态度,也出现了过度阐释、强制阐释等偏误现象,这些阐释态度和现象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对文学阐释的合理性的建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张江教授在考察这些阐释现象和立场的基础上,回归文学本位,倡导本体阐释,并进一步提出了"公共阐释"的阐释模式,是对文学阐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新思考,对探讨文学阐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 金潇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年第1期321-330,共10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61

共引文献4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