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年来我国“男孩危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孙云晓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将男孩在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称为"男孩危机",这引起理论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一些争论。学者们从"男孩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作者
李杰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男孩危机
综述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5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13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7
1
赵霞,李文道.
“男孩危机”暴露教育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5):39-42.
被引量:14
2
岳龙.
男生性别弱势: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危机[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5):43-47.
被引量:16
3
徐安琪.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J]
.青年研究,2010(1):40-46.
被引量:43
4
杨建朝.
男孩危机背后的隐忧:关于教育性别公正缺失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0(11):12-14.
被引量:8
5
赵霞,孙云晓.
男孩危机现状分析及对策[J]
.少年儿童研究,2010,0(1X):4-9.
被引量:10
6
胡晓红,左孟华.
教育公平视野下对“男孩危机”的性别解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31-236.
被引量:11
7
孙云晓,李文道,赵霞.
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一文的回应[J]
.青年研究,2010(3):70-76.
被引量:44
8
吴琼琼,郑信军.
美国“男孩危机”的论争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12,39(6):69-77.
被引量:7
9
李文道,赵霞.
男孩危机——一个众多研究数据支撑起的事实[J]
.中国青年研究,2010(11):10-16.
被引量:33
10
俞明雅.
“男生危机”引发的教育思考——从家庭、社会角度的审视[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9-9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55
1
王美芳,陈会昌.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7-11.
被引量:64
2
孙建平,朱再法,林良夫.
大学生学习成绩实证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1(S1):66-68.
被引量:11
3
李少梅.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4
张丽华.
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2):38-40.
被引量:31
5
万自新.
变调的爱——关于家庭溺爱问题的犯罪学思考[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2):43-44.
被引量:1
6
林磊,董奇,陶沙,曾琦.
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56-60.
被引量:33
7
张承芬,张景焕,殷荣生,周静,常淑敏.
关于我国学生汉语阅读困难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6,19(4):222-226.
被引量:42
8
高桦.
被攻击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1997,0(4):26-29.
被引量:19
9
王学.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86-88.
被引量:50
10
庞丽娟,陈琴,姜勇,叶子.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24-30.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213
1
牛新春,刘河清,杨菲,杨滢.
教育对人格特质的性别化筛选和培育作用——基于双重差分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3):54-64.
被引量:3
2
李云,范为桥,李梦婷,张丽芳.
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通讯,2021,4(1):11-19.
3
赵雨红,杨钋.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与教育期望不平等——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J]
.教育经济评论,2021,6(4):51-69.
被引量:9
4
张军成,陈卫旗,梁文燕,陈雪梅.
大学生恋爱投入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学业表现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0(3):433-437.
被引量:3
5
张扩振.
“职普比大体相当”条款的宪法分析[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3(1):181-191.
6
丁国勇,贺斌.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45-151.
被引量:3
7
耿献辉,刘志民.
产业关联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效应分析[J]
.教育与经济,2011,27(4):45-51.
被引量:6
8
杨雄.
关于“男孩危机”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5):31-38.
被引量:16
9
章冬斌.
大学生困难群体的就业困境与对策——基于就业指导与服务视角[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3):16-19.
被引量:6
10
刘智.
当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浅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22):15-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8
1
胡江霞.
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5):103-109.
被引量:37
2
周作宇,周廷勇.
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
.大学(研究),2007(1):27-31.
被引量:76
3
王艳玲.
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7):52-57.
被引量:35
4
马旭东.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373-376.
被引量:14
5
李星.
教师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负面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6):90-92.
被引量:17
6
陈蕾.
中小学男生弱势现象透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6):35-37.
被引量:10
7
佐斌,刘晅.
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57-63.
被引量:39
8
郑信军.
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07,30(1):108-112.
被引量:15
9
上官子木.
从学校教育看当今男孩的女性化现象[J]
.教师博览(上旬刊),1997,0(5):5-5.
被引量:2
10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
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27-231.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5
1
毛亚庆,王树涛.
西部农村处境不利儿童的就读经验现状及政策建议[J]
.教育学报,2017,13(3):48-56.
被引量:3
2
邸庭玉.
男孩危机:幻象与真相[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17,17(3):61-67.
3
李童,张宁.
中小学“男孩危机”:现状、问题与思考[J]
.青少年学刊,2018(5):28-33.
被引量:2
4
陈文彬,佟雪峰.
双性化教育视角下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对策[J]
.教育与考试,2018(5):58-63.
被引量:2
5
孙利.
现行小学课堂教学的女性化[J]
.教学与管理,2019,0(1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袁梅.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
.教育研究,2018,39(3):77-82.
被引量:12
2
陈先哲,黄旭韬,谢尚芳,许锐淳.
农村教育贫困的文化学解释与教育精准扶贫——基于粤西三村的调查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63-69.
被引量:15
3
吴瑞林,李茹,赫晓涵.
内高班承办校与学生适应和学业水平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20(5):95-104.
被引量:3
4
董天鹅,谢亚敏.
近十年家校合作问题的取向与态势--基于双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12):31-38.
被引量:3
5
孙利,赵争.
教师教育权力的变迁及其应对[J]
.教学与管理,2021(25):21-23.
6
李亚霞,颜伟英.
义务教育阶段的“男孩危机”与应对策略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3):34-37.
被引量:1
7
朱向.
高校女性应用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15):134-135.
8
孙利.
现行小学课堂教学的女性化[J]
.教学与管理,2019,0(11):1-3.
被引量:1
1
志余.
拯救男孩[J]
.学习之友,2015,0(10):22-23.
2
孙云晓,李文道,赵霞.
《拯救男孩》片段[J]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0(3):22-26.
3
孙云晓:拯救男孩[J]
.小学德育,2010(5):2-2.
4
男孩危机[J]
.初中生写作,2010(9):45-45.
5
陈倩儿.
拯救男孩[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4):40-42.
6
曹海燕.
男孩真的需要拯救了吗?[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6):6-6.
7
有问有答[J]
.少年儿童研究,2011(8):56-57.
8
本刊编辑部,刘国平,苏彦捷,朱莉琪.
男孩向左,女孩向右?[J]
.父母必读,2010(11):20-30.
9
王家成.
“性别教育”小议[J]
.师资建设,2014(1):95-95.
10
孙云晓.
拯救男孩——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J]
.青春期健康,2013(6):58-59.
上海教育科研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