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霍桑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最早于民国时期译介至中国,他作品中典型的清教文化特色和文学魅力成为国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化和文学的媒介。霍桑作品受到国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表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性善截然相反的西方文化“原罪”主题以及霍桑的象征创作手法。霍桑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和研究状况表明,这一研究深度还有待开掘。
作者
舒奇志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4-247,共4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
评介研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5
1
蒙雪琴.
海丝特获得新生了吗?——《红字》女主人公新探[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6):79-82.
被引量:20
2
夏春梅,马越.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设计[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9,16(1):50-54.
被引量:1
3
黄立.
梦中的迦南——关于《红字》中的森林意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196-200.
被引量:8
4
陈晓兰.
女权主义批评者眼中的纳撒尼尔·霍桑[J]
.外国文学研究,1995,17(3):44-48.
被引量:15
5
陈榕.
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对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的女性主义解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75-79.
被引量:20
6
张海蓉.
齐灵渥斯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2):19-23.
被引量:9
7
宋敏.
比特丽丝之“毒”:红色的禁区——析霍桑短篇小说《拉巴契尼的女儿》[J]
.国外文学,2001(2):83-86.
被引量:9
8
任晓晋,程宝燕.
林中的噩梦 成长的历程——《小伙子古德蒙·布朗》新解[J]
.外国文学研究,1998,20(4):25-28.
被引量:8
9
张海蓉.
《红字》中珠儿心理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38-42.
被引量:4
10
时晓英.
海斯特的另一面——重读《红字》[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104-10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8
1
甘文平.
惊奇的回归──《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64-68.
被引量:55
2
单之旭.
视角、时空与结构──苏联70-80年代小型史诗叙事手法分析[J]
.国外文学,1999(2):36-40.
被引量:4
3
曹亚军.
霍桑及其《红字》之一:批评略史[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1):41-50.
被引量:24
4
曹亚军.
霍桑及其《红字》之三:拒绝救赎教义的社会悲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3):83-89.
被引量:9
5
方汉文.
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1998(6):40-45.
被引量:21
6
周丽华.
寂寞将何言——张爱玲与伊迪丝·沃顿及其作品中人物边缘地位之比较[J]
.国外文学,1998(4):114-120.
被引量:10
7
陈晓兰.
女权主义批评者眼中的纳撒尼尔·霍桑[J]
.外国文学研究,1995,17(3):44-48.
被引量:15
8
《田径设施手册》工作小组.田径设施手册[M].科隆:国际业余径联合会,1995..
被引量:1
9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体育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被引量:2
10
[1]Charles E.Bessler Literary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Pri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y 0763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26
1
常红.
冲突与平衡的悖论关系在《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的体现[J]
.传播力研究,2020,0(3):148-149.
2
谢梦菲.
试论小说《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追寻之路[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3):15-15.
3
王丽颜,郭超.
《红字》中人物性格的双重性[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9):184-185.
4
段艳丽.
构筑心中的灯塔 ——《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心路历程探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6):40-44.
被引量:7
5
阳根华.
从西方文化视角看霍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83-85.
6
刘丹.
浅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女性美[J]
.时代文学,2009(10):57-58.
被引量:2
7
郭令辉.
迷途知返的羔羊——从《红字》看霍桑的婚恋观[J]
.社科纵横,2007,22(6):176-178.
被引量:3
8
张明玺,吕晓凤.
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很虚伪的人吗?——《红字》中男主人公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宗教根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8):110-111.
9
史永红,张丽娟.
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33-37.
被引量:5
10
徐晓芳.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11):83-8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7
1
陈榕.
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对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的女性主义解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75-79.
被引量:20
2
张芸.
灵魂的与通俗的——电影《红色禁恋》与原著《红字》比较谈[J]
.作家,2010(16):235-236.
被引量:1
3
田俊武.
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99-103.
被引量:54
4
金衡山.
《布拉斯岱罗曼司》中的叙事者和隐含作者[J]
.国外文学,1999(4):85-91.
被引量:5
5
曹亚军.
霍桑及其《红字》之一:批评略史[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1):41-50.
被引量:24
6
田祥斌.
接受美学与霍桑小说中的岐义[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2):100-102.
被引量:3
7
翁长浩.
并不“甜密”的“道德花卉”——评霍桑的《红字》[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2):70-75.
被引量:1
8
王毅.
霍桑与存在主义——读《伊桑·布兰德》随想[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4):76-80.
被引量:2
9
任虎军.
解读与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J]
.外国语文,2009,25(S1):1-6.
被引量:9
10
胡尚田.
论《红字》中的红字[J]
.外国语文,1999,24(4):45-48.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4
1
唐春华.
旅行中的文化:国俗词汇Scarlet在《红字》译本中语义的亏损与增补[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81-87.
2
范煜辉.
《红字》:精英主义的政治乌托邦[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97-101.
被引量:6
3
任虎军.
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热点[J]
.外国语文,2009,25(3):28-33.
被引量:9
4
李姝,杨辉,李艳萌.
Human Nature: A Reflection of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A Parable”[J]
.科技信息,2009(12):82-82.
5
杨金才,王育平.
新中国60年霍桑研究考察与分析[J]
.学海,2011(6):199-205.
被引量:10
6
余天敏.
《红字》中主人公的精神生态分析[J]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3):49-52.
7
蒋敦建.
中国百年霍桑研究特征分析(1913-2012)[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06-107.
被引量:2
8
秦小青,郑玉琪.
从文本到荧幕——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33):137-139.
9
刘红霞.
权力的猎物——从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拉帕其尼医生的女儿》[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0):100-103.
10
彭石玉.
A Wonder Book for Girls and Boys 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接受[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6):127-13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谢凤娇.
21世纪美国霍桑研究综述[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94-299.
2
曾利红,黎明.
南方哥特小说中的幽灵意象——兼评《押沙龙,押沙龙!》和《宠儿》[J]
.当代外语研究,2010(5):56-59.
3
李琪.
析海明威的“硬汉”柔情[J]
.长城,2011(2):162-163.
4
郭建伟.
从“红字”到林冲“刺字”——浅议中西文化的几点异同[J]
.考试周刊,2009(22):30-31.
5
臧晓虹.
从《红字》中人和社会的关系看霍桑的反超验主义思想[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4-76.
被引量:2
6
孙银娣,李笑蕊.
中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特点[J]
.中国比较文学,2010(3):122-130.
被引量:2
7
杨晨.
中国托妮·莫里森研究三十年回眸[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7):45-47.
被引量:1
8
蒋敦建.
中国百年霍桑研究特征分析(1913-2012)[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06-107.
被引量:2
9
杜志卿.
《宠儿》研究在中国[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6-104.
被引量:7
10
吉梅玉.
异化的隐喻:田园剧与狂想曲——析霍桑《福谷传奇》中的文化哲学思想[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30-33.
被引量:2
1
蒋敦建.
中国百年霍桑研究特征分析(1913-2012)[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06-107.
被引量:2
2
张盛泰.
传统夫权失而复得的悲喜剧——重读沈从文的《丈夫》[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2):99-113.
被引量:9
3
赵星.
浅析哈代中短篇小说中的荒诞性[J]
.青年文学家,2011,0(16):4-5.
4
李枝盛.
孤独而痛苦的霍桑[J]
.时代文学,2008(22):30-31.
被引量:4
5
怀蒙.
新时期国内霍桑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1):292-293.
被引量:3
6
胡杰.
霍桑国外研究综述[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148-154.
被引量:1
7
萧村.
独辟蹊径 喜获丰收——钦鸿的《遥望集》读后[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1):77-78.
8
王新荷.
近二十年《小山词》研究综述[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81-83.
9
何畅,陈娇娥.
拉康式审视下的红字——从《被窃的信》到《红字》[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86-292.
10
曹连观.
伦理学视界中的孟姜女故事[J]
.文教资料,2001(6):138-145.
被引量:5
社会科学辑刊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