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6412被引量19511H指数42
《外国文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于1978年9月创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界最早创办的学术性期刊;《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以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名刊为...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751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060/I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4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的启示
1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1984年第1期71-71,共1页
未来派、现代派开始在苏联出现的时候,就引起了列宁的注意。他尤其关心这些流派的不良倾向在青年学生中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一九二一年二月的一天,列宁在听取莫斯科中央高等艺术学校的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情况时,特别提到:“你们大概也... 未来派、现代派开始在苏联出现的时候,就引起了列宁的注意。他尤其关心这些流派的不良倾向在青年学生中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一九二一年二月的一天,列宁在听取莫斯科中央高等艺术学校的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情况时,特别提到:“你们大概也同‘未来派’、‘现代派’进行斗争吧。”当他知道有的学生,自认为是未来派时,他语重心长地启示大家,“这个问题得讨论讨论”。接着他明确地批评了文化艺术界的现代派。他引导学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 未来派 启示 不良倾向 列宁 青年学生 引导学生 艺术学校 作品 文化艺术
下载PDF
爱国主义的教育诗——重读《卓娜和舒拉的故事》
2
作者 宋寅展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第4期19-22,33,共5页
如同《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名著一样,一提起《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国五十年代的青年学生都很熟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并从中吸取过鼓舞前进的力量。这些名著对于八十年代的青年学生,同样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如同《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名著一样,一提起《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国五十年代的青年学生都很熟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并从中吸取过鼓舞前进的力量。这些名著对于八十年代的青年学生,同样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苏联卫国战争后发表的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它写的是真人真事,书中所写的两位卫国战争中的爱国英雄,就是作者留·柯斯莫捷绵斯卡亚的一对亲生儿女。英雄的母亲写自己亲生的英雄儿女的故事,读起来更加感到真实、亲切和动人。然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决不是一般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学校教育 启示 青年学生 五十年代 八十年代 故事书 苏联卫国战争 报告文学 祖国
下载PDF
用科学武装起来的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士雄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3期18-22,共5页
伊林是世界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是苏联早期科学文艺的创始人。他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写出了许多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伊林的名著《伟大计划的故事》、《东西的故事》、《人怎样变成巨人》、《山和人》、《今天和昨天》,被译... 伊林是世界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是苏联早期科学文艺的创始人。他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写出了许多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伊林的名著《伟大计划的故事》、《东西的故事》、《人怎样变成巨人》、《山和人》、《今天和昨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是苏联和俄国作家在世界各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一位。高尔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思想意义 科学家 出版社 文字 教科书 科学小品 文艺读物 文艺作品 发明创造
下载PDF
社会的批判者——纪德小说的思想内容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克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共8页
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1951)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界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由于他的小说触犯了传统观念而引起人们的注意;20年代,他的小说的反宗教倾向再次引起轩然大波;30年代... 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1951)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界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由于他的小说触犯了传统观念而引起人们的注意;20年代,他的小说的反宗教倾向再次引起轩然大波;30年代,他从左倾发展到抨击苏联的现状,又使他成为报刊注意的中心。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荣誉达到了顶峰。他被称为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德 伪币制造者 小说 主人公 传统道德 20世纪上半叶 普罗米修斯 诺贝尔文学奖 贝尔纳 家庭
下载PDF
缅怀与感谢
5
作者 李万钧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6-127,共2页
1991年新年刚过,便收到《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略为欣赏一下它的旭日东升的富有生气的封面以后,便急忙翻开看其中的目录,当我看到“我与《外国文学研究》征稿启事”一项时,一阵触动,便使我立即放下手头的写作,从书架上将1978年到... 1991年新年刚过,便收到《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略为欣赏一下它的旭日东升的富有生气的封面以后,便急忙翻开看其中的目录,当我看到“我与《外国文学研究》征稿启事”一项时,一阵触动,便使我立即放下手头的写作,从书架上将1978年到199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搬了出来。是的,我要写篇征文,为了感谢,也为了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东方文学 书架 小说研究 外国戏剧 文学角度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新时期文学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下载PDF
朱英诞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泽龙 程继龙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现力;在"纯诗"观...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现力;在"纯诗"观念的启发下,朱英诞萌生了带有本体意味的"真诗"意识,触动了新诗本体。朱英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象征主义诗风,他的大量诗作具有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英诞 象征主义诗歌 感应 暗示 “真诗”
原文传递
19世纪俄罗斯小说创作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6,共7页
19世纪俄罗斯小说创作不仅是对那个时代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自我实现。这种创作主体性既与作家自身的世界观、主体意识相关,又是作家对自我主体意识局限的不断克服和超越。作家们在积极揭示客观现实的同时,又不受... 19世纪俄罗斯小说创作不仅是对那个时代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自我实现。这种创作主体性既与作家自身的世界观、主体意识相关,又是作家对自我主体意识局限的不断克服和超越。作家们在积极揭示客观现实的同时,又不受客观现实的羁绊,使得创作的主体能量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甚至有时达到一种无法把握自我的境地。因此,作家经常无法控制创作,反而被创作所制约,从而在一种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状态中,敏锐地感触到人间的痛苦、超自我的爱和未来的理想因素,在对话碰撞、视点转换以及叙述的多层面交织中,构建起"活生生的"艺术世界,赋予小说文本以自由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小说创作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人性、美学与现代主义伦理——评李·欧瑟的《现代主义伦理学》
8
作者 曹蓉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李·欧瑟的《现代主义伦理学》是西方文学批评伦理转向潮流中涌现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梳理了19世纪以来唯美主义的发展脉络,在分析五位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作品的基础上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道德课题是'用艺术改变人性',其实... 李·欧瑟的《现代主义伦理学》是西方文学批评伦理转向潮流中涌现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梳理了19世纪以来唯美主义的发展脉络,在分析五位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作品的基础上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道德课题是'用艺术改变人性',其实质是绝对唯美主义的延续。同时,欧瑟试图重新阐释阿诺德这一被压抑的现代主义者的声音,重建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美德伦理观,以此来抗衡现代主义文学中唯美主义倾向。欧瑟对现代主义道德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中美学与伦理关系的剖析,为研究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与伦理、哲学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欧瑟 人性 美学 伦理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跨文化演绎中的本土建构——从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到徽剧《惊魂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徽剧《惊魂记》为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表现手法改编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一部成功作品。《惊魂记》在充分挖掘、外化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在保持原作悲剧精神的大原则中,以徽剧擅长夸张、变... 徽剧《惊魂记》为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表现手法改编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一部成功作品。《惊魂记》在充分挖掘、外化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在保持原作悲剧精神的大原则中,以徽剧擅长夸张、变形的抒情与叙事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煎熬,以徽剧特有的表现技艺外化人物的内心矛盾,通过浓郁的诗意呈现,以多样的叙述媒介为载体,以徽剧的呈现方式为本体,对原作中人性中的恶给出了伦理和美学层面的批判。《惊魂记》成功地以徽剧语言讲好了世界的莎剧,它的创排是中国莎学的重要收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徽剧《惊魂记》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世界诗歌概说
10
作者 杨传鑫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14,共7页
本世纪前的诗歌——更确切地说,十九世纪中期前的诗歌,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一般称之为传统派诗歌,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一代诗人和一代诗风,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个... 本世纪前的诗歌——更确切地说,十九世纪中期前的诗歌,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一般称之为传统派诗歌,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一代诗人和一代诗风,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的一代诗人和一代诗风,也随之而逐渐失去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然而,在现代诗苑里,传统派诗歌之花并没有消失,依旧存活着、开放着,并且绰约多姿。1993年止,有近三十位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不少诗人属于传统派,如法国的普吕多姆、弗·米斯特拉尔、佩斯,意大利的卡尔杜齐,前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德国的萨克斯,瑞典的卡尔费尔特,捷克的塞弗尔特,波兰的米沃什,智利的加·米斯特拉尔,印度的泰戈尔,希腊的塞弗里斯和圣卢西亚的沃尔科特等。他们的创作,充分显示了传统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歌流行的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诗歌 二十世纪 世界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 语言 米斯特拉尔 印象主义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传统派 自白诗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性的人》:二重性中的迷惘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 ,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 ,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 ,并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昭示着...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 ,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 ,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 ,并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昭示着大江创作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迷惘 创作 小说 承上启下 存在主义 作品 “存在” 普遍 二重性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1978--2005年总目录》邮购启事
12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4,共1页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兼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伦理学 理论与实践 英国文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国外学者 文学研究方法 论文集
下载PDF
Ibsen and the Modern Self A Multidisciplinary Conference
14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76,共1页
November 19-23,2008Hong Kong Sponsored by Center for Ibsen Studies University of Oslo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Theme of the Conference Henrik Ibsen,the father of modern drama,is visionary in his projecti... November 19-23,2008Hong Kong Sponsored by Center for Ibsen Studies University of Oslo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Theme of the Conference Henrik Ibsen,the father of modern drama,is visionary in his projection of a new self that mark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ist culture.Almost all of his plays are concerned with the(de/)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s against fixed parameters of self-defi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H·易卜生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犹大卖主事件的经济伦理重释
15
作者 侯春林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犹大卖主事件对西方文学文化史影响深远而争议颇多。据文本记载,加略人犹大为三十块银钱出卖耶稣,直接导致耶稣受难复活等一系列历史叙事随之展开。然而,原文语境和诠释史对这一事件的描述皆存在诸多疑点,如犹大出卖耶稣的动机、其他门... 犹大卖主事件对西方文学文化史影响深远而争议颇多。据文本记载,加略人犹大为三十块银钱出卖耶稣,直接导致耶稣受难复活等一系列历史叙事随之展开。然而,原文语境和诠释史对这一事件的描述皆存在诸多疑点,如犹大出卖耶稣的动机、其他门徒在事件中的反常表现、犹太当权者决定谋杀耶稣的时机等。经济伦理或许可以作为解释以上叙事症候的门津,由此可以发现,该事件既潜隐着耶稣运动内部不同经济伦理主张之间的冲突,也揭示了耶稣与外部犹太当权者之间的经济伦理冲突。在内外冲突交织之中生发出的犹大卖主事件,实则是文学与经济等多种元素合力建构的戏剧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大 耶稣 经济伦理 冲突
原文传递
《英雄德行》与《鲁滨逊漂流记》——一场围绕中国的古今之争
16
作者 陈西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9,共11页
面对英国的混乱局面,坦普尔参照复辟时期的共和主义德行,提出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的英雄德行。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英雄德行是其中的典范。在光荣革命之际,古派的坦普尔盛赞中国英雄德行违背了今派在光荣革... 面对英国的混乱局面,坦普尔参照复辟时期的共和主义德行,提出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的英雄德行。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英雄德行是其中的典范。在光荣革命之际,古派的坦普尔盛赞中国英雄德行违背了今派在光荣革命中确立的君主立宪制,遭到了笛福所著《鲁滨逊漂流记》的反对。作为中国英雄德行基础的农业经济也与《鲁滨逊漂流记》主张的重商主义相抵牾。坦普尔想通过颂扬中国的英雄德行来恢复光荣革命之前的旧体系,笛福则希望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中国来否定旧体系,达到捍卫光荣革命成果的目的。两者都无法回避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德行》 《鲁滨逊漂流记》 中国 古今之争
原文传递
论司各特《密得洛西恩监狱》中的法律伦理思想
17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沃尔特·司各特作为具有深厚法律造诣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凸现了深邃的法律伦理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两条交叉的主线呈现的。一是通过“波蒂厄斯暴乱”事件体现基层民意与王权统治的冲突,对... 沃尔特·司各特作为具有深厚法律造诣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凸现了深邃的法律伦理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两条交叉的主线呈现的。一是通过“波蒂厄斯暴乱”事件体现基层民意与王权统治的冲突,对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之后的法律不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通过“艾菲冤狱”,强化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法律伦理的重要性,让主人公珍妮·迪恩斯这一理想楷模在骨肉亲情与司法正义这一剧烈的冲撞中作出自己艰难的伦理抉择。司各特正是在作品人物的多重矛盾冲突和伦理困境中凸现法律伦理思想,以及对法律正义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密得洛西恩监狱》 法律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法律批评
原文传递
三十年代印度农村生活的史诗——《戈丹》
18
作者 金易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第4期23-28,共6页
普列姆昌德是现代印度最伟大的作家,印度印地语文学界的“小说之王”,印度进步文学的创始者。他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印度人民留下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其中有两部未完稿),三百来个短篇小说和一些剧本、电影脚本、散文、儿童文学... 普列姆昌德是现代印度最伟大的作家,印度印地语文学界的“小说之王”,印度进步文学的创始者。他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印度人民留下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其中有两部未完稿),三百来个短篇小说和一些剧本、电影脚本、散文、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创作继承并发展了印度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真实地反映了本世纪上半叶印度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内外统治者的残暴的愤怒,对封建恶行败德的谴责和对劳苦人民大众的深厚同情。他的作品具有着深刻的人民性,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现实主义 现实生活 人物形象 情节线索 文学作品 典型形象 普列姆昌德 农村生活 悲剧命运
下载PDF
教育部举办《东方文学》讲习班
19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1982年第3期52-52,共1页
为适应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的需要,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大和承德师专筹办的全国高师《东方文学》教师讲习班于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在承德师专举行.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肖岩、北京师大副校长纵瑞堂等同志参加了开学典礼。
关键词 东方文学 外国文学教学 季羡林 讲习班 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部 开学典礼 师专 副校长 承德
下载PDF
写“关于自己的战争”的新作家
20
作者 陈敬詠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3期23-27,共5页
七十年当代末苏联当代作家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季耶夫以其处女作中篇小说《萨什卡》(1979)崭露头角,蜚声文坛。接着,在一年多时间内接连地发表三部中篇小说《鲍里卡的道路》、《胜利日访切尔诺沃》、《伤假》和四个短篇《在“第一... 七十年当代末苏联当代作家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季耶夫以其处女作中篇小说《萨什卡》(1979)崭露头角,蜚声文坛。接着,在一年多时间内接连地发表三部中篇小说《鲍里卡的道路》、《胜利日访切尔诺沃》、《伤假》和四个短篇《在“第一百五十公里”的边防站上”、《奥夫相尼科沃谷地》、《致以前线的敬礼》、《在奥夫相尼科沃的战场上》。其中,《萨什卡》发表不久,即搬上银幕。《伤假》尚未正式发表,即以话剧的形式在莫斯科、列宁格勒、萨拉多夫等地剧坛上与观众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卫国战争 中篇小说 七十年 代表作家 当代作家 日常生活 五十年代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