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辅助治疗急性期胸段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皮损愈合情况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S组(...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辅助治疗急性期胸段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皮损愈合情况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S组(标准组)和L组(激光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抗病毒、口服镇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L组在此基础上每日行皮损部位高能量激光照射,S组接受假激光照射,连续治疗1周。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和6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和皮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补救药物使用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疱疹皮损愈合后1月时PHN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和6月时VAS和SR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S组比较,L组治疗后1周、1月和2月VAS评分以及治疗后1周、1月、2月和3月SR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L组疱疹皮损持续时间较S组显著缩短(P<0.05);L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显著低于S组(P<0.05);L组病人治疗后1月、2月和3月时镇痛药物使用率均较S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L组病人治疗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PHN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急性胸段带状疱疹病人早期行皮损部位高能量激光治疗,可以加快皮损愈合、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罗哌卡因用量及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204名进行无痛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脊膜穿破组(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目的探究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罗哌卡因用量及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204名进行无痛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脊膜穿破组(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和对照组(常规硬膜外阻滞),每组102名。比较两组镇痛前和镇痛30 min的血糖、血清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30 min、镇痛60 min、娩出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首次患者自控镇痛(PCA)时间;记录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30min,两组血糖、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脊膜穿破组血糖、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30 min、镇痛60 min、娩出时,硬脊膜穿破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脊膜穿破组罗帕卡因用量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PCA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与神经损伤等不良结局。结论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起效快,降低孕妇应激反应,且可以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CROM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及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SR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辅助治疗急性期胸段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皮损愈合情况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S组(标准组)和L组(激光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抗病毒、口服镇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L组在此基础上每日行皮损部位高能量激光照射,S组接受假激光照射,连续治疗1周。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和6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和皮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补救药物使用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疱疹皮损愈合后1月时PHN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和6月时VAS和SR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S组比较,L组治疗后1周、1月和2月VAS评分以及治疗后1周、1月、2月和3月SR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L组疱疹皮损持续时间较S组显著缩短(P<0.05);L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显著低于S组(P<0.05);L组病人治疗后1月、2月和3月时镇痛药物使用率均较S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L组病人治疗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PHN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急性胸段带状疱疹病人早期行皮损部位高能量激光治疗,可以加快皮损愈合、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
文摘目的探究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罗哌卡因用量及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204名进行无痛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脊膜穿破组(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和对照组(常规硬膜外阻滞),每组102名。比较两组镇痛前和镇痛30 min的血糖、血清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30 min、镇痛60 min、娩出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首次患者自控镇痛(PCA)时间;记录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30min,两组血糖、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脊膜穿破组血糖、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30 min、镇痛60 min、娩出时,硬脊膜穿破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脊膜穿破组罗帕卡因用量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PCA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与神经损伤等不良结局。结论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起效快,降低孕妇应激反应,且可以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文摘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CROM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及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SR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