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诊断以...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信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为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复合因素(内科因素联同外科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前提下死亡因素组成差异。结果最终纳入55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16例。12例具有吸烟史,28例患有基础性疾病。20例接受过术前放疗,9例接受过术前化疗。37例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9例肿瘤位于上颌骨及颅底区域。围手术期死亡4例发生于术前,1例发生于术中,50例发生于术后。死亡主要因素中:外科因素以颈总动脉破裂为主(8例),内科因素以肺部感染为主(6例),复合因素以血肿合并肺部感染为主(4例),个人因素死亡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评分越高的患者,死亡因素中内科因素占比更高(P=0.039)。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因素组成较为复杂:颈总动脉破裂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外科因素,尤其针对术前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内科并发症;ASA评分越高,围手术期死亡内科因素占比越高。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病人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信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为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复合因素(内科因素联同外科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前提下死亡因素组成差异。结果最终纳入55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16例。12例具有吸烟史,28例患有基础性疾病。20例接受过术前放疗,9例接受过术前化疗。37例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9例肿瘤位于上颌骨及颅底区域。围手术期死亡4例发生于术前,1例发生于术中,50例发生于术后。死亡主要因素中:外科因素以颈总动脉破裂为主(8例),内科因素以肺部感染为主(6例),复合因素以血肿合并肺部感染为主(4例),个人因素死亡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评分越高的患者,死亡因素中内科因素占比更高(P=0.039)。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因素组成较为复杂:颈总动脉破裂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外科因素,尤其针对术前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内科并发症;ASA评分越高,围手术期死亡内科因素占比越高。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病人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