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丽波 杨艳 宋冬卓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0期115-116,共2页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对需要手术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及精神症状[1].因此,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反应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应激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具...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对需要手术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及精神症状[1].因此,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反应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应激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切除术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膀胱痉挛的疼痛原因及预防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春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4期3342-3343,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外科学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电外科手术 手术后医护 膀胱/病理生理学 痉挛/护理 疼痛/病因学 疼痛/护理
原文传递
胼胝体变性的CT分析(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君凤 郎兆会 谭红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少见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 诊断
下载PDF
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佳芮 孙锴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究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05~2019-05在本院收治的脑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的扫描,观察组44例运用DTI扫描,对照组44例运用MRI扫描,对扫... 目的:探究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05~2019-05在本院收治的脑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的扫描,观察组44例运用DTI扫描,对照组44例运用MRI扫描,对扫描后脑部恶性、良性肿瘤的不同区域区的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以及两组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在手术后其病理表明,44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9例,其中胶质瘤19例,转移瘤10例;良性肿瘤15例,其中脑膜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对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水肿旁蛋白区进行比较后,恶性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均低于良性(P<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检查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可明显区分肿瘤的具体位置,增强诊断精准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 脑部恶性肿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凤云 陶秀波 石秀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094-709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颅内动脉瘤/护理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平运 曹建博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其导致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病残率较高,治疗上也较为困难,所以越来越引起骨科医生们的关注。同时股骨头坏死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也使其成为临床常见...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其导致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病残率较高,治疗上也较为困难,所以越来越引起骨科医生们的关注。同时股骨头坏死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也使其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医务工作者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本病的成因和机制由宏观感性的认识和研究进人到生化等病理微细改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病因 血液供应障碍 髋关节疼痛 医务工作者 功能障碍 骨科医生
下载PDF
异位妊娠误诊15例分析
7
作者 李瑞亭 辛云霞 郑秀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3484-3485,共2页
关键词 妊娠 异位/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力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298-2300,共3页
心血管疾病与脂质紊乱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AD)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他汀类药物有着良好的降LDL—C效果。最近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还... 心血管疾病与脂质紊乱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AD)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他汀类药物有着良好的降LDL—C效果。最近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炎的特性,这些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治疗作用,同时其改善血管功能和凋节炎性反应的作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依折麦布 辛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平运 周洪明 曹建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7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 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鸿玲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4%,对照组65.7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疾病的实际治疗效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55例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中毅 陈一铭 +1 位作者 汪轶 季彤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9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诊断以...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信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为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复合因素(内科因素联同外科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前提下死亡因素组成差异。结果最终纳入55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16例。12例具有吸烟史,28例患有基础性疾病。20例接受过术前放疗,9例接受过术前化疗。37例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9例肿瘤位于上颌骨及颅底区域。围手术期死亡4例发生于术前,1例发生于术中,50例发生于术后。死亡主要因素中:外科因素以颈总动脉破裂为主(8例),内科因素以肺部感染为主(6例),复合因素以血肿合并肺部感染为主(4例),个人因素死亡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评分越高的患者,死亡因素中内科因素占比更高(P=0.039)。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因素组成较为复杂:颈总动脉破裂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外科因素,尤其针对术前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内科并发症;ASA评分越高,围手术期死亡内科因素占比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死亡 颈总动脉破裂 放疗 化疗 肺部感染 ASA评分
下载PDF
氧驱动雾化在心脏病术后患者预防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隋红艳 张瑞荣 王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637-7638,共2页
关键词 氧吸入疗法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低氧血症/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小儿静脉持续输注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永杰 许俊玲 朱慧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09-51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静脉持续输注术 镇痛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P-2的表达与CerbB-2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于秀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S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P-2、Cerb B-2的表达与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1例乳腺癌中AP-2、Cerb B-2的表达,其中导管原位癌27例,浸润性导管癌64例。结果 AP-2和Cerb B-2在乳腺癌不同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P-2、Cerb B-2的表达与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1例乳腺癌中AP-2、Cerb B-2的表达,其中导管原位癌27例,浸润性导管癌64例。结果 AP-2和Cerb B-2在乳腺癌不同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表达越高;AP-2和Cerb B-2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AP-2与Cerb 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乳腺癌中AP-2、Cerb B-2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的分级有关,检测这两个指标可以为研究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机制及评判其生物学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AP-2
原文传递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闫震 魏立林 宋冬卓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351-1352,共2页
关键词 酰胺类/治疗应用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刘娟 韩晓强 姜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研究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快速造模法,研究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代谢的影响,同时研究玉米须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够促进肝糖元合成,同时对... 目的研究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快速造模法,研究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代谢的影响,同时研究玉米须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够促进肝糖元合成,同时对正常小鼠有一定降糖作用。结论玉米须多糖对治疗糖尿病小鼠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多糖 血糖 四氧嘧啶 糖尿病 肝糖原
下载PDF
枳实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神经递质SP、VI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陶春虹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枳实水煎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枳实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枳实水煎液(按枳实生药量计)低(2g/kg)、中(4g/kg... 目的:通过研究枳实水煎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枳实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枳实水煎液(按枳实生药量计)低(2g/kg)、中(4g/kg)、高(8g/kg)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枳实水煎液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枳实各剂量给药治疗15天,取大鼠肠组织,试剂盒检测SP、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枳实水煎液中、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枳实通过提高SP、VIP含量,促进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SP VIP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207-2209,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镇痛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骨代谢生化指标B-ALP、BGP、DPD排泄率及TRACP5b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Ward’s及L1—4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Ward’s及L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仅效果显著,镇痛有效率高,同时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补肾活血汤 钙尔奇
下载PDF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雷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病人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类药物 不同剂量 安全性 发生率 早期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白霞 郑毅 +1 位作者 许鑫 陈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不再接受其他特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丁苯酞胶囊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hs-CRP、IL-6、TNF-α及PTX-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序贯疗法 急性脑梗死 预后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