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3
1
作者 冯宇飞 吕邵娃 +3 位作者 王艳宏 高岚 董立财 李永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8-281,共4页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但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查阅20余篇文...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但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查阅20余篇文献,就近年来引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作以分析,并提出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生产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借鉴,促进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的危害及检测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薛雯 薛健 +1 位作者 孙晖 庞作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31-2433,共3页
目的:对中药材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做了综述和分析。方法: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索总结,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危害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做了讨论分析。结论: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问题,应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同时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危害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抑郁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3
作者 艾楠 王馨晨 +2 位作者 刘星宇 王锐 杨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ease,MD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ease,MD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所采用的GWAS汇总数据均来源于欧洲人群。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评估抑郁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因果关系。采用敏感性分析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 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的增加存在因果关系(IVW:OR=1.307,95%CI 1.051~1.626,P=0.01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且留一法显示剔除任一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均不影响总体效应估计值。反向MR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抑郁症发生风险不存在因果关联(P>0.05)。结论 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抑郁症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抑郁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下载PDF
芦丁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和外排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宇 秦晶 +2 位作者 王建新 韩丽妹 李永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5-659,共5页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芦丁在小肠上皮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机制,评价孵育时间、芦丁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芦丁的细胞摄取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摄取量与孵育时间、药物浓度...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芦丁在小肠上皮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机制,评价孵育时间、芦丁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芦丁的细胞摄取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摄取量与孵育时间、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对芦丁的细胞摄取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药物从基底侧(basolateral,BL)到肠腔侧(Apical,AP)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BL-AP)与AP到BL的P_(app.AP-BL)比值均在0.5~1.5。试验结果提示芦丁是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且不受外排蛋白外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CACO-2细胞 摄取 跨膜转运 外排
原文传递
GC法测定藿香中甲基胡椒酚的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薛雯 孙晖 +3 位作者 薛健 程猷 吴晓波 庞作正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藿香中甲基胡椒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300℃,流速为1.0mL.min-1,载气为氮气,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以外标法... 目的:建立测定藿香中甲基胡椒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300℃,流速为1.0mL.min-1,载气为氮气,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以外标法定量。结果:甲基胡椒酚的检测浓度在0.02~2.00g.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3.93%,RSD=2.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测定藿香中甲基胡椒酚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藿香 甲基胡椒酚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丁香苦苷缓释片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生金 李永吉 +4 位作者 吕邵娃 孙爽 许冬冬 徐艳明 董立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4-6,共3页
目的:对自制丁香苦苷缓释片进行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按照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和普通片剂(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在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对自制丁香苦苷缓释片进行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按照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和普通片剂(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在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丁香苦苷药物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和可信区间法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及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6%,对比于受试制剂Tmax显著延长,峰形平缓;90%置信区间分别为AUC0-t:115.25%~144.44%,Cmax:51.33%~78.53%。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试剂做比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苦苷 缓释片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理冲生髓饮中多糖及水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宏 王超 +3 位作者 尚冬雪 李洋 赵永伟 韩凤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99-402,414,共5页
建立理冲生髓饮中多糖及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测定的方法.测定理冲生髓饮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理冲生髓饮中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多糖标准曲线方程为A=12.839 C-... 建立理冲生髓饮中多糖及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测定的方法.测定理冲生髓饮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理冲生髓饮中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多糖标准曲线方程为A=12.839 C-0.008 5(r=0.999 3),蛋白质标准曲线方程为A=1.271 C-0.033 1(r=0.999 2),两者分别在0.01~0.1、0.1~1.0 g/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理冲生髓饮中多糖质量分数为8.53%,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0.35%.该两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理冲生髓饮中多糖、水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冲生髓饮 多糖 水溶性蛋白质 质量分数测定
下载PDF
CAI课件与组胚理论课
8
作者 杨志文 杨志欣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CAI课件 组胚理论课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设施 多媒体 教研室 同类型 授课
下载PDF
豨莶草对尿酸钠引起痛风性关节炎IL-1β、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轶尔 孙贵才 +6 位作者 郑春雨 吴洪亮 刘明海 凌小鹏 孙步蟾 涂远青 樊祥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豨莶草对尿酸钠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10-1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莶草高剂量组、莶草中剂量组、莶草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每组18只。除空白... 目的:研究豨莶草对尿酸钠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10-1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莶草高剂量组、莶草中剂量组、莶草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每组1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尿酸钠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用莶草不同剂量和秋水仙碱对模型大鼠灌胃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膝关节红肿明显且不敢发力,肿胀关节浸出液中IL-1β、TNF-α、NF-κB水平显著升高,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增生,组织坏死并且炎性渗出。莶草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红肿减弱,莶草高剂量组周围软组织中炎细胞浸润并不明显,肿胀关节浸出液中IL-1β、TNF-α、NF-κB均显著降低。结论:莶草通过抑制IL-1β、TNF-α、NF-κB表达,可有效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豨莶草 尿酸钠 IL-1Β TNF-α NF-ΚB 大鼠
下载PDF
刺五加根水提液对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春霞 李廷利 郭冷秋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8-149,共2页
目的:这个研究是评估刺五加根水提液对自由活动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通过记录大鼠脑电图评估刺五加根水提液对自由活动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根水提液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来说,延长了大鼠睡眠时间,增加了REMS和SW S2的作用... 目的:这个研究是评估刺五加根水提液对自由活动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通过记录大鼠脑电图评估刺五加根水提液对自由活动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根水提液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来说,延长了大鼠睡眠时间,增加了REMS和SW S2的作用时间,减少了W,对SW S1的作用时间无影响;相对于阳性对照组增加了REMS的时间。结论:刺五加能够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睡眠时相 刺五加根 唑吡坦
下载PDF
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纯 韩华 +1 位作者 冯宇飞 李秋红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2,共2页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报道逐年增多,为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及科学个体化给药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将最大可能的在选定患者中联合传统模式和...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报道逐年增多,为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及科学个体化给药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将最大可能的在选定患者中联合传统模式和根据个体的遗传多态性即药物遗传学同时进行监测。对其与临床个体化用药关系的研究,将是中药个体化给药发展的一个很好趋势。随着进入个体化药物治疗时代,我们不仅将对某一特殊的患者给予最好的药物,而且在治疗的一开始就给予最有效与最安全的药物剂量,彻底实现中药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综述
下载PDF
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宇红 石迪 +2 位作者 段瑞刚 李晨曦 李秋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相互影响。方法:实验设灯盏花素单独给药组,吡拉西坦单独给药组及联合给药组,用HPLC-UV方法分别测定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联合用药...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相互影响。方法:实验设灯盏花素单独给药组,吡拉西坦单独给药组及联合给药组,用HPLC-UV方法分别测定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联合用药后,灯盏花素的CL和AUC0-∞与单独给药相比基本保持恒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MRT0-∞,Vz和t1/2显著增高(P<0.01),Ke显著减小(P<0.01)。联合用药后吡拉西坦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药联用后灯盏花素体内滞留时间显著延长,吡拉西坦减慢了灯盏花素的清除过程,临床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用药间隔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吡拉西坦 药动学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高剂量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的药动学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秋红 冯宇飞 +1 位作者 刘佩莉 崔明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高剂量给药时有效成分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740 mg.kg-1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血液、唾液中的浓度,采用Multi97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高剂量给药时有效成分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740 mg.kg-1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血液、唾液中的浓度,采用Multi97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0.63 h,AUC=62.40μg.h-1.mL-1,Vc=3.58 L,CL=4.03 L.h-1。绿原酸的唾液浓度范围为:(0.42~9.88)μg.mL-1。结论:双黄连粉针高剂量给药时绿原酸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在唾液中的分布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药动学 唾液分布 双黄连粉针
下载PDF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蕾 范卓文 +2 位作者 张文娓 孟鑫 闫丽莉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12期1075-1077,共3页
21世纪的中药产业,既面临大好机遇,也受到严峻挑战。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由仿制到创制转变的大环境下,要保持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对培养... 21世纪的中药产业,既面临大好机遇,也受到严峻挑战。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由仿制到创制转变的大环境下,要保持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中药学
下载PDF
双黄连粉针不同剂量给药后黄芩苷的药动学及唾液中的分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秋红 刘佩莉 +1 位作者 冯宇飞 韩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不同剂量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血液、唾液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197V10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确...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不同剂量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血液、唾液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197V10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双黄连粉针剂高、中、低剂量(740,555,370mg·kg^-1)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高、中、低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0.79±0.12)h,AUC=(1.30±0.13)mg·h·mL^-1,Vc=(0.21±0.036)L,CL=(0.19±0.019)L·h^-1;t1/2=1.52±0.14h,AUC=(1.22±0.20)mg·h·mL^-1,K=(0.36±0.04)L,CL=(0.16±0.030)L·h^-1。;t1/2=(0.34±0.021)h,AUC=(0.22±0.004)mg·h·mL^-1,K=(0.33±0.027)L,CL=(0.66±0.014)L·h^-1。高剂量给药后黄芩苷唾液浓度范围为:0.11~0.78μg·mL^-1,中、低剂量给药后唾液样品中未检测到黄芩苷。结论通过高、中、低剂量及相应的AUC对比,AUC随剂量增加不成比例增加,说明双黄连粉针给药后黄芩苷在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另外,黄芩苷向唾液中分布的浓度较血液低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黄芩苷 药动学 唾液分布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洪杰 冯宇飞 +1 位作者 刘佩莉 吴莹 《黑龙江中医药》 2008年第3期52-53,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生物样品中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ODSC_(18)柱(250mm×4.6mm,大连依立特公司);流动相:甲醇-水(55:45,v/v,pH3.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4nm.结果:黄芩苷在... 目的:建立测定生物样品中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ODSC_(18)柱(250mm×4.6mm,大连依立特公司);流动相:甲醇-水(55:45,v/v,pH3.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4nm.结果:黄芩苷在血浆和唾液中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0μg·mL^(-1)和0.15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2.3%~117.1%和101.3%~104.4%.结论:本方法同时适用于血液及唾液样品中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取样量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行,为双黄连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黄芩苷 双黄连 生物样品
原文传递
灯盏乙素与缬沙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明宇 田冲冲 +2 位作者 鞠爱霞 张春婷 李秋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1-546,共6页
灯盏花素是从干燥的灯盏细辛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而缬沙坦是抗高血压药,两药在临床上常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增强了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灯盏乙素和缬沙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灯盏花素是从干燥的灯盏细辛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而缬沙坦是抗高血压药,两药在临床上常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增强了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灯盏乙素和缬沙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18只雄性SD大鼠分别单独或联合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kg1,iv)和缬沙坦(15 mg.kg1,i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灯盏乙素和缬沙坦的浓度,通过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发现与缬沙坦联合用药后灯盏乙素的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改变,血浆清除率和胆汁清除率显著降低,而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缬沙坦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缬沙坦减少了灯盏乙素的胆汁排泄,其原因可能是缬沙坦抑制由Mrp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介导的灯盏乙素的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灯盏乙素 缬沙坦 药动学
原文传递
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伟生 丁丽曼 +1 位作者 韩晓亮 臧玲玲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为《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阶段式考核实施前后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考试成绩通过率、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结果与结论阶段式考核方法值得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 阶段式考核法 药事管理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丁香苦苷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秋红 李永吉 +1 位作者 隋晓璠 鞠爱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采集血样,固相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给药后在体内符合...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采集血样,固相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2.655 min,T1/2(β)=16.54 min,AUC=272.32μg.mL-1.min,CL=0.0371 mL.min-1,K12=0.124 min-1,K21=0.0908 min-1。结论:丁香苦苷在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苦苷 药物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苦参碱给药后的药动学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鞠爱霞 金轶奇 +1 位作者 冯宇飞 李秋红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不同剂量给药后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静脉注射苦参碱注射液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在血液、唾液中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V10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 目的探讨苦参碱不同剂量给药后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静脉注射苦参碱注射液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在血液、唾液中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V10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苦参碱不同剂量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高、中、低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21=2.38h,AUC=203.0g·h·L-1,Vc=675.3mL,CL=190.6L·h-1;t21=1.39h,AUC=70.7g·h·L-1,Vc=489.4mL,CL=243.3L·h-1;t12=1.66h,AUC=41.85g·h·L-1,Vc=500.2mL,CL=208.4L·h-1。结论通过高、中、低剂量及相应的AUC对比,可知苦参碱中、低剂量给药后在体内呈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高剂量给药后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中、低剂量给药后,苦参碱腮腺中唾液药物浓度与血液药物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考虑利用腮腺唾液代替血液进行苦参碱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苦参碱 药动学 唾液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