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海平 吴慧娟 石商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靶向组和常规组,各35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2、4个周期后的疗效,采集肿瘤组织并检测PI3K/AKT通路、MAPK/ERK通路、JAK2/S... 目的:研究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靶向组和常规组,各35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2、4个周期后的疗效,采集肿瘤组织并检测PI3K/AKT通路、MAPK/ERK通路、JAK2/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1)近期疗效:化疗后2、4个周期时,靶向组患者的CR、PR、SD例数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PD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2)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靶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PI3K、AKT、MAPK、ERK1、ERK2、JAK2、STAT3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3)信号通路下游分子的表达量:靶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FasL、Bim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Bcl-2、Survivin、VEGF、HIF-1α、EPO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近期疗效,抑制PI3K/AKT通路、MAPK/ERK通路、JAK2/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为理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尼妥珠单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在人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与纤维化中的作用
2
作者 吕源 叶林朋 +2 位作者 孙浩 郑航 杨中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SMOC1)在人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以及SMOC1对人前列腺细胞增殖、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公共数据库验证SMOC1在人增生前列腺和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小干扰RNA(siRNA)干... 目的探讨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SMOC1)在人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以及SMOC1对人前列腺细胞增殖、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公共数据库验证SMOC1在人增生前列腺和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SMOC1的表达后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与纤维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增生前列腺组织中SMOC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6.551±0.201比1.018±0.026,t=19.035,P<0.001);si-SMOC1组BPH-1、WPMY-1细胞的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1.087±0.042比1.787±0.051,t=-18.348,P<0.001;0.942±0.066比1.315±0.063,t=-7.097,P<0.01),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8.310±2.501比61.017±1.897,t=5.411,P<0.01;67.673±2.357比58.350±2.027,t=5.195,P<0.01),而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0±0.628比1.623±0.359,t=12.897,P>0.05;5.040±0.536比3.100±0.478,t=4.679,P>0.05)。此外,si-SMOC1组细胞周期、纤维化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OC1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而且能够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以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 前列腺增生 增殖 纤维化
原文传递
AKR1C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细胞系中的功能
3
作者 叶林朋 吕源 杨中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1(AKR1C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细胞系中的功能。方法:运用siRNA以及过表达质粒干扰BPH-1及WPMY-1细胞系中的AKR1C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进行基因敲减以及过表达之后的效率验证;借助MT...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1(AKR1C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细胞系中的功能。方法:运用siRNA以及过表达质粒干扰BPH-1及WPMY-1细胞系中的AKR1C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进行基因敲减以及过表达之后的效率验证;借助MTT的方法测量不同处理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流式技术对不同的处理组中细胞的凋亡率、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BPH-1及WPMY-1细胞系中,AKR1C1基因的敲减使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上升,而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AKR1C1基因的过表达使细胞增殖加快,细胞的凋亡率下降,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AKR1C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进展相关,这可为寻找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1 良性前列腺增生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乳头状肾细胞癌免疫相关预后风险基因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吕源 叶林朋 杨中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KIRP)患者预后相关基因和新免疫治疗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了KIRP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R语言的"limma"软件包,筛选出在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和癌...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KIRP)患者预后相关基因和新免疫治疗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了KIRP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R语言的"limma"软件包,筛选出在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性的基因,与来自免疫学数据库(ImmPort)的2 498个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再使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构筑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结果:构建出由9个免疫相关基因组成的预后风险模型,绘制风险模型的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并研究其与KIRP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风险模型与免疫途径密切相关。在TIMER数据库里面验证了模型内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细胞间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确定了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是KIRP患者的有价值的预后指标,这些基因可用于预测KIRP患者的预后结果,并帮助寻找新的免疫治疗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基因 乳头状肾细胞癌 预后 肿瘤免疫学
原文传递
芪金合剂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病人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的影响
5
作者 叶林朋 彭鄂军 吕源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芪金合剂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病人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108例,根据术后是否服用芪金合剂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 目的探讨芪金合剂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病人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108例,根据术后是否服用芪金合剂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自然排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金合剂治疗。所有病人于治疗结束后3天、1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对比两组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血尿、腹痛、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感及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症状较对照组轻,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5.19%,研究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腰痛、发热、感染、尿路刺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残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经腹部平片检查,研究组病人无残余结石,对照组仍有8例病人有残余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泌尿系统CT复查,研究组未见结石复发;对照组有残石的8例病人中5例病人结石直径增大,可见结石复发,无残石的46例病人中2例发现新的结石,研究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金合剂用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排石效果显著,可加速术后残石排出,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金合剂 输尿镜下激光碎石术 残石率 结石复发
下载PDF
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邹义华 张建明 +1 位作者 陈志强 叶章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连续两次24 h尿草酸检测结果分别为89.90 mg和93.83 mg... 目的:探讨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连续两次24 h尿草酸检测结果分别为89.90 mg和93.83 mg,提示为高草酸尿症,结合临床特点诊断为特发性高草酸尿症。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未见异常,肾小管酸化功能检测结果:可滴定酸(TA)为0 mmol/L,NH+4为12.93 mmol/L,净酸排泄量(NAE)为12.93 mmol/L,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提示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结论:特发性高草酸尿症与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均为尿路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之一,对尿路结石患者应积极寻找结石成因,以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草酸尿症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尿路结石
下载PDF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7
作者 叶林朋 张建明 +2 位作者 宛仕伟 石刚 陈志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膀胱 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