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19世纪南海华人社会与南洋的开拓——华人南洋开拓史另类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琛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5-72,78,共9页
研究南洋华人历史文化,绝不能忽略唐宋元明以来,南海诸国早已经存在的各自地方上的华人社会,通过对17-19世纪南海华人社会在开拓南洋的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组织、文化、信仰与经济活动的阐述,可以再现南洋华人在中华传统文化开疆拓土、延... 研究南洋华人历史文化,绝不能忽略唐宋元明以来,南海诸国早已经存在的各自地方上的华人社会,通过对17-19世纪南海华人社会在开拓南洋的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组织、文化、信仰与经济活动的阐述,可以再现南洋华人在中华传统文化开疆拓土、延续祚命的理念下的经济活动、组织和社会生活;从而提出不同于西方殖民社会主流认知的历史叙述及话语系统,足以启发思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华人 洪门 反清复明 龙飞
下载PDF
陈嘉庚在南洋华商遭遇欧战挫败以后的觉醒
2
作者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欧战时期,马来亚处在亚洲战区,是协约国战争资源的大后方,因战争需要大量原产品而曾经带动南洋经济一时繁华;但南洋华人因资金与人力分散,大量集中在原产品领域,战后一旦出现橡胶供过于求,就会由于其本身没有能力左右国际市场,以及应变... 欧战时期,马来亚处在亚洲战区,是协约国战争资源的大后方,因战争需要大量原产品而曾经带动南洋经济一时繁华;但南洋华人因资金与人力分散,大量集中在原产品领域,战后一旦出现橡胶供过于求,就会由于其本身没有能力左右国际市场,以及应变亏损能力薄弱,而不断遭受殖民政策压迫和灾祸转嫁,从而在全球不景气的背景下被迫接受外资兼并。与此同时,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以扩张南洋属地,并以华人为商战对象,这进一步使华人经济雪上加霜。即便如陈嘉庚这类大规模从事原产品加工产业的民族资本家亦难幸免。但陈嘉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坚守对现实实际的判断,对民族资本和工农百姓所遭受的悲剧抱持深刻同情,并由此选择了批判列强殖民、反思资本制度以及支持亚洲民族反殖民运动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陈嘉庚精神 南洋华商 反殖民运动
下载PDF
中华宗族村社的南海跨境共同体——以闽南语系为主的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南海各地的华东南宗族村社先民,曾经从祖辈思想文化借助养分,将宗族成员依托海丝沿线建立的各处聚落,或散居各处聚落的族人,相互联系成为网络社会,组成家族/宗族的跨境共同体。他们通过这种跨海的社会模式,既是集体社会又是分布各地,以... 南海各地的华东南宗族村社先民,曾经从祖辈思想文化借助养分,将宗族成员依托海丝沿线建立的各处聚落,或散居各处聚落的族人,相互联系成为网络社会,组成家族/宗族的跨境共同体。他们通过这种跨海的社会模式,既是集体社会又是分布各地,以“唐人”自古以来积累的航海技术和经贸优势,共享跨境的信息、人事与资源便利,并且贡献南海多民族生存共同体,促进实质的声气相通,互通有无。这种跨海跨境的开枝散叶,既利于民族交流而又能保证社会一体的实践,维护着子孙不分裂、不独立,也是先民留下的传统的铸牢中华共同体认同的模式,现有待重新回顾,亦是牵涉着回归民族话语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宗族村社 跨境共同体 《迁流诗》 族谱 历史话语
下载PDF
地方文化生态之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植物文化与民族植物学的概念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琛发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自然生态是地方文化的基础,制约着构成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也影响了人们解释生活的语言观念。"文化"和"创意"既然都是本土资源,又是以产品作为载体、以地方为背景的无形资本,这类无形资本投资,只有依靠承载着本土... 自然生态是地方文化的基础,制约着构成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也影响了人们解释生活的语言观念。"文化"和"创意"既然都是本土资源,又是以产品作为载体、以地方为背景的无形资本,这类无形资本投资,只有依靠承载着本土历史文化的有形物质资源,例如植物资源与植物文化,才有更多可能保证地方产品因文化历史而增值,并由此带动资本来源环境的整体增值和扩大市场流动。至于地方上要如何才能处理好称之为"本土"的来源环境及其文化生态面貌,确保无形资本持续扩大积累与良性循环,则只能有赖各种学科充分的地方实践,以相关学术成果的发展与互动,去维持地方知识的普及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日常生活 历史性的基础 自然生态 本土
原文传递
从开拓意象到在地演变——开漳圣王信仰在清代英荷南洋属地的跨海网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70-78,116,共10页
南洋各地的开漳圣王信众,正如其他神明香火下南洋,出现近代西方殖民地新港口,又是重叠昔日南海丝路聚族立庙,反映他们自发延续祖先航路,走向国际商贸和域外开发,树大根深。随着地方脉络演变,中华传统提倡崇德报功,国际港口人来人往,使... 南洋各地的开漳圣王信众,正如其他神明香火下南洋,出现近代西方殖民地新港口,又是重叠昔日南海丝路聚族立庙,反映他们自发延续祖先航路,走向国际商贸和域外开发,树大根深。随着地方脉络演变,中华传统提倡崇德报功,国际港口人来人往,使得一村族亲发起的庙祀亦可能转化为同姓或异姓联宗,扩大原有实力,保护大众共同码头/开拓区。而先民以崇奉祖神洒血流汗开拓土地,其实是延续《礼记》"祖""社"观念的民间实践,把人视为实现神圣价值观的载体,认为土地资源只有通过文化与价值观才能体现意义,以信仰文化呈现个人安身立命到集体开枝散叶的神圣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亲 港口 码头 祠庙 联系网络 “祖”与“社”
下载PDF
散影分辉:妈祖文化的“理一分殊”与“妙灵昭应”——重归中华话语体系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经典传统
6
作者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47-60,共14页
妈祖形象既是由指引人间方向的北斗玉女倒装降世,又是修成大士化身而能度一切苦厄,两种形象融为一体,以“散影分辉”“妙灵昭应”于各处。明朝的“弘仁普济”封号,反映妈祖多职权、多功能的神圣职司,以跨海跨境香火网络印证各地信俗具... 妈祖形象既是由指引人间方向的北斗玉女倒装降世,又是修成大士化身而能度一切苦厄,两种形象融为一体,以“散影分辉”“妙灵昭应”于各处。明朝的“弘仁普济”封号,反映妈祖多职权、多功能的神圣职司,以跨海跨境香火网络印证各地信俗具有多元一体本质。明代的妈祖文献、咒符、药物等,更足以证明妈祖文化是在明朝之前已经成就传统的文明交流互鉴。当前,过分强调“分香”或“分灵”等,反而会冲突妈祖历代封号使用“辅斗”“孚感”“普济”等词句的原意,掩盖妈祖文化原来在海上丝路形成的香火特征、信俗共态与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信俗 水陆兼权 多职司 度一切苦厄
下载PDF
18—19世纪南海诸邦客家人海上网络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琛发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2-40,共9页
至迟在18世纪,客家人沿河海交通分布南海各地,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开发农矿区并开展对外贸易,各地相互形成海上网络,这是长期以来"客家人开埠"说法流传各地的渊源。各地不同籍贯的客家社会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靠本籍贯或联合... 至迟在18世纪,客家人沿河海交通分布南海各地,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开发农矿区并开展对外贸易,各地相互形成海上网络,这是长期以来"客家人开埠"说法流传各地的渊源。各地不同籍贯的客家社会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靠本籍贯或联合其他籍贯的群体,以跨海跨境的声气相通和实力结盟相互支撑,并且体现为原来客家地区民众祭祀组织的实践,承载祖辈文化、礼俗与价值观,转化为当地民众的社会经济载体,演变出地方社会维持共同福利的公共组织,形成海洋客家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 水路 跨海跨境 区域乡亲共同体 “尝”
下载PDF
闽南王爷在南洋:跨国信仰的国际性、历史感与在地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55-66,共12页
17世纪以来,祀奉闽南诸府王爷的代天巡狩信仰早已广泛传播在昔日南海诸国,信徒包括各民族。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越南等地互证,当前各地区王爷信仰兼具国际视野、历史印象与在地实践三种态势,维系着邻近华人社区历史以来地缘... 17世纪以来,祀奉闽南诸府王爷的代天巡狩信仰早已广泛传播在昔日南海诸国,信徒包括各民族。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越南等地互证,当前各地区王爷信仰兼具国际视野、历史印象与在地实践三种态势,维系着邻近华人社区历史以来地缘关系,承载各地本土元素,融入各地民众日常生活。当各地区王爷信仰融为当地文化组成与历史记忆,王爷化身当地华人历史意义上的"祖佛",代天巡狩的集体印象也随着医药进步而演变,不再停留在"押送瘟鬼"的王船记忆,人们更重视叙述王爷日常教诲祖辈传统价值,由此凝聚在地文化传承与主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爷信仰 地方 港区 跨境 国际传播 历史感 在地化
下载PDF
有节日就有中华——南洋华人春节习俗的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琛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63-70,共8页
中华节日源于"顺天地之气与其数",即人们必须对应天地间气候与生态的周期性变化,按照节日变化配合相应的礼俗、饮食、衣饰等等,以"左祖右社"、"祀天祭地"的思想一以贯之,圆成"大礼与天地同节"... 中华节日源于"顺天地之气与其数",即人们必须对应天地间气候与生态的周期性变化,按照节日变化配合相应的礼俗、饮食、衣饰等等,以"左祖右社"、"祀天祭地"的思想一以贯之,圆成"大礼与天地同节"、"君子合诸天道",趋吉避凶。再据清代文献,南洋华人身处热带,春节习俗根据温带农历大寒节气开始准备,由除夕守岁始,至正月十五终。可见其中有细节演变,却依旧延续着此中常"理"。南洋华人春节礼俗强调"祖"与"社",也即是以自身作为祖先文化结合土地资源之载体,表达"我在即中华"的文化意识与历史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南洋华人 功能与价值 文化意识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主持人语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2-103,共2页
蒸汽船在亚洲出现以前,中华历朝舟子商旅出入南海,正如南宋赵彦《云麓漫钞》所言,都得服从自然规律,都要“候南风则回”。久之,华东南许多家族/宗族,凡有航海谋生者,在南海各处上岸,不能不停留数月半载,也多是聚族而居,更有不少人在海... 蒸汽船在亚洲出现以前,中华历朝舟子商旅出入南海,正如南宋赵彦《云麓漫钞》所言,都得服从自然规律,都要“候南风则回”。久之,华东南许多家族/宗族,凡有航海谋生者,在南海各处上岸,不能不停留数月半载,也多是聚族而居,更有不少人在海上两头置家置业,子孙世代海上往来各处。宋朝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印尼爪哇“打板”,便曾说当地“居民建造屋宇,与中国同”,而明朝郑和随员马欢的《瀛崖胜览》继续是说,再访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汝适 聚族而居 自然规律 主持人 华东南
下载PDF
南海观音:海上丝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同印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洛迦山”和浙江“普陀山”的多元一体文化意象,覆盖了丝路海域的东西两端,表述着海丝沿线民众的精神相通。菩萨的造型身材矫健而多臂、手持不空罥索等各种法器,义理上象征了贤者能结合诸种方法,给予众生援手,也能反映由中华而南海诸邦,海陆商旅乃至君臣百姓,咸祈离苦得乐,风调雨顺。如此“南海观音”化象,既符合法华经系说的俗世救难,也符合弥陀经系度亡需要,并且相应密教经典强调现世求愿。因此,观音文化数世纪一直盛行南海诸国,并曾被末罗瑜等国奉为护国本尊,而中国也因应着不同宗派或思想角度,陆续出现各种观音经典和译本。自唐宋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更演变至将印度“南海”的补旦洛迦山翻译为“普陀山”,以至构成中华内地丰富的“南海观音”信俗,何尝不在说明中华民族与南海诸邦共同的愿景,是祈求海域各境天下太平,相守相成,水陆平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观音 《法华经》 不空罥索菩萨 观自在 法显与玄奘 密教 末罗瑜 南海诸邦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五福书院历史探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70-83,共14页
某些说法认为“五福书院”成立于1819年,而且又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缘起,最早源于民初《南洋年鉴》记载“五福书院”未曾说明来历的“成立”年代,又是缺乏探讨“五福堂”何以一度演变为“五福书院”,便进一步推论。殊不知,此种论述建... 某些说法认为“五福书院”成立于1819年,而且又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缘起,最早源于民初《南洋年鉴》记载“五福书院”未曾说明来历的“成立”年代,又是缺乏探讨“五福堂”何以一度演变为“五福书院”,便进一步推论。殊不知,此种论述建立在以为华文理所当然由“外来移民”带进英殖土地,是会模糊华人更早参与开拓区域的贡献,也忽略南洋诸邦数百年使用汉字的历史。而五福堂联合着不同籍贯华人,形成传承祖辈历史文化、开拓地境与建构地方社会的共同体,虽然并非华文教育起源,却是因中华文教长期存在本区域才出现,其作为先民跨海跨境传承与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确保清代广州府后人在马来亚北部的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公司 乡亲共同体 郑景贵 英殖民者政府 儒家
下载PDF
重新审视儒学传统与南海华人研究的密切关系——少年读书印象对治学观念的启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琛发 《客家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1-24,共24页
前言明清两朝,南海各处常见华人以抱团结合形成开发区聚落,或港口市镇,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是渊源于四书五经而凝聚在华南宗族族谱中诸如《迁流诗》的祖训,以及模拟原来国朝礼制的神道设教与社会规范。
关键词 儒学传统 华人研究 神道设教 安身立命 四书五经 社会规范
原文传递
客家人与南海文明对话——海贸、医药与教育议题的回顾与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琛发 《客家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2-19,共8页
我院客座教授王琛发受邀参加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此次大会分6个平行分论坛。王琛发教授为“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的发言嘉宾,并就“亚洲文明多样性: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议题发言。16日又在首都师大参加主... 我院客座教授王琛发受邀参加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此次大会分6个平行分论坛。王琛发教授为“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的发言嘉宾,并就“亚洲文明多样性: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议题发言。16日又在首都师大参加主题为“亚洲教育的多样性和共同关切”的沙龙活动。在上述两场活动发言稿的基础上,王教授将其中有关客家与文明对话的部分进行整理,撰成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客家人 议题 教育 文明多样性 南海 综述 医药
原文传递
清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俄罗斯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琛发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在马来西亚多元民族社会,当地华人认识俄罗斯,最早源于清代中俄关系。在清朝驻南洋官员之间,驻槟榔屿副领事张煜南最早撰写对俄所见所闻,教育华民。而槟榔屿港华人船民,日常会有载送俄国军舰人员及少数旅客来往船舰与港口,也有亲身接触... 在马来西亚多元民族社会,当地华人认识俄罗斯,最早源于清代中俄关系。在清朝驻南洋官员之间,驻槟榔屿副领事张煜南最早撰写对俄所见所闻,教育华民。而槟榔屿港华人船民,日常会有载送俄国军舰人员及少数旅客来往船舰与港口,也有亲身接触的印象,他们在一战时,曾参与拯救遭遇德舰偷袭的落海俄军。但马国华人对俄认识的深度,实源于华校课程乃至文艺圈子重视中译俄文作品。即便冷战年代,不论左右派华人或无政治信仰者,对待俄罗斯文学各有所好。马国华人比当地其他民族更能理解俄罗斯精神文明,是有利中俄马三国交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马来西亚华人 副领事 俄罗斯 印象
下载PDF
嘉庚精神对“一带一路”的可能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琛发 《文化软实力》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从陈嘉庚的生平来看,他深受儒家天下为公观念影响,兼具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双重理想。他的曲折经历塑造了他复杂的国家观念与国际视野,也即是既要坚持南洋华人的文化认同,又要维护当地华人在南洋的开拓主权。因此,对嘉庚精神要有一个整... 从陈嘉庚的生平来看,他深受儒家天下为公观念影响,兼具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双重理想。他的曲折经历塑造了他复杂的国家观念与国际视野,也即是既要坚持南洋华人的文化认同,又要维护当地华人在南洋的开拓主权。因此,对嘉庚精神要有一个整体性认识,不仅要重视他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情操,还应注意到他很早就主张跨族群支持泛亚洲反殖大业的国际视野。陈嘉庚的思想遗产,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的外交资源与文化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嘉庚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一带一路 公共外交
下载PDF
林语堂的南洋大学恩怨:活在理想与政治纠缠之间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67-81,共15页
林语堂出任南洋大学首任校长,源于其政治背景符合英美冷战目标的信任,客观上确曾促进英方更放心改变反对华文教育的态度,让学校获得许多本被拖延批文,也令他自己一度接近创办海外第一流华文大学的主观理想。然而,当他举家搬迁到新加坡,... 林语堂出任南洋大学首任校长,源于其政治背景符合英美冷战目标的信任,客观上确曾促进英方更放心改变反对华文教育的态度,让学校获得许多本被拖延批文,也令他自己一度接近创办海外第一流华文大学的主观理想。然而,当他举家搬迁到新加坡,身处国际冷战氛围前线,热带民众不论在生活背景、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都和他一家人距离遥远。他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当地华人面对殖民苦难的悲情,把办大学视为维护民族权利与改变后人命运。可是林语堂习惯美式文人讲究精致生活情趣,和当地华商领袖多从底层出身,重视务实办学与灵活权变,不论在观念或作风都互相矛盾。结果,林语堂的校长生涯,是周旋在自己的办学理想、公共关系、本身和办校群体的理念差距,以及不可让外人知道的政治联系之间,甚至只能任用家人以期安全贯彻学术梦想,最终还是难以平衡,只在大学半年,学校未开学,就领着他请的所有教职员辞职。多年以后,许多冷战回顾解密,后人终可肯定林语堂背后有人,但他自己是有自由选择权利;有他的主观、他的理想,他的脾气,甚至他的判断错误。林语堂后来因应美方心理战需要,配合发表批判南洋华人的文字,招致海外华人对他长期负面评价,是很遗憾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陈六使 连瀛洲 华文教育 商人务实 英国殖民地 冷战 办学理想
下载PDF
工业4.0时代的侨商回归:当前背景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琛发 《客家研究辑刊》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今年中国某沿岸城市有位厂家到访马来西亚,提到其企业实现了人工智能化,并将原来800人的人力资源工厂转化为60架机器人工厂。这有利于他不必因人力资源变动而烦恼、不再担心人事消耗,在增加生产力的同时,也降低人员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 今年中国某沿岸城市有位厂家到访马来西亚,提到其企业实现了人工智能化,并将原来800人的人力资源工厂转化为60架机器人工厂。这有利于他不必因人力资源变动而烦恼、不再担心人事消耗,在增加生产力的同时,也降低人员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新的问题是,他这次有别于过去的产业提升,还得考虑如何面对工业4.0时代继续演变。当人工智能结合机器人,整套操作体系还有输入数据与自我学习的能耐。可是机器人毕竟不是人,是根据输入指令在指定搜查范围行事。因此,这位企业家还得确保管理团队少数人主导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引进人才的理想,需要懂行业、知人情、会判断,又要能协调操作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企业可持续发展 回归 侨商 人力资源 人工智能 操作体系 机器人
原文传递
温梓川先生的文坛旧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琛发 《客家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温梓川(1911-1986),原名温玉书,原籍广东惠州,出生在槟榔屿。少年在马来亚求学,毕业于槟城钟灵中学,1926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甲组,1927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西洋文学系,认识了鲁迅、梁实秋、汪静之、郁达夫等五四以来的文学人... 温梓川(1911-1986),原名温玉书,原籍广东惠州,出生在槟榔屿。少年在马来亚求学,毕业于槟城钟灵中学,1926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甲组,1927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西洋文学系,认识了鲁迅、梁实秋、汪静之、郁达夫等五四以来的文学人物。毕业后便返回槟城,曾任《新报》副刊编辑;抗战胜利后,最初在一家报馆编电讯版,后出任槟城《光华日报》副刊主编,同时在时中学校任教,至到在1971年前后,出任《光华日报》总编。退休后,于1980年代兼职韩江学校新闻系新闻史讲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坛 副刊编辑 1927年 抗战胜利后 中学校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文学人物
原文传递
驱瘟与求嗣:海口府城元宵换香习俗的历史考据--中原传统交汇在海上丝路的年节民俗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琛发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6-74,共39页
海南府城元宵传统的换香习俗,其实源于南北朝演变至宋代的中原元宵习俗,内容包括街巷邻里主动聚合一起放花灯、烟火爆竹、办上元会场、添丁家庭在本境公祠上花灯宴客,还有就是各家各户妇孺和少年男女到户外偷青、赏灯、游城墙、走百病等... 海南府城元宵传统的换香习俗,其实源于南北朝演变至宋代的中原元宵习俗,内容包括街巷邻里主动聚合一起放花灯、烟火爆竹、办上元会场、添丁家庭在本境公祠上花灯宴客,还有就是各家各户妇孺和少年男女到户外偷青、赏灯、游城墙、走百病等,构成互相联系于一体的丰富多彩面貌。并且,因府城自宋代置郡建城,一直作为历朝南方丝路港口都市,既依赖包括民间私运蓬勃所带来的对外经贸繁华,又得应付地方春季气候面临船舰与外商可能带来的各种传染疾病,加上此地本是香料产地,也接近南海各地香料来源,以致现在海口府城不仅延续了上述元宵习俗传统,还形成本地俗称“驳香”的特殊习俗,进一步表达了元宵节强调的驱瘟、添丁与团圆等祈福意愿。当晚,民众从出门到走入城中心,参与上述元宵夜的各种热闹项目,贯穿着一路上遇到他人相互交换香火,互祝“财旺丁旺”的过程,最后又把换回的香插在睡房床下“奶婆炉”,祈求本年添丁、儿女成长成才。全城百姓也由此建构相互认同,意识到他们互相属于海口府城这个由家庭、街坊、城市层层互构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港口城市 走百病 丁酒 上元会场 驳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