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与革命——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林白水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嘉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前兴办新式学堂,筹办革命团体宣扬革命,并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重要报刊,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新闻和教育事业皆发挥重要影响。
关键词 林白水 辛亥革命 启蒙 中国教育会
原文传递
客家研究子承父业——罗香林对其父师杨教导的传承与创新
2
作者 区志坚 《客家研究辑刊》 2017年第1期1-27,共27页
近世中国学风的发展,虽与大学学制及学术机构的建立甚有关系,然而,也不可忽视传统家庭教育、区域学风与学人成长的渊源。一地的人文学风成为孕育学人的重要凭借,尤以自晚清至民初,学者既入读大学接受新式的专业学术训练,也因其门... 近世中国学风的发展,虽与大学学制及学术机构的建立甚有关系,然而,也不可忽视传统家庭教育、区域学风与学人成长的渊源。一地的人文学风成为孕育学人的重要凭借,尤以自晚清至民初,学者既入读大学接受新式的专业学术训练,也因其门第家风的影响,学人年青时耳濡目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罗香林 创新 传承 传统家庭教育 学术机构 学术训练 学风
原文传递
中国新诗的“代际”书写及其存在的问题
3
作者 余文翰 《诗探索》 2017年第5期14-24,共11页
当前有关新诗代际的研究主要是将社会学方法应用到文学领域的结果,具体说来,它属于文学史书写的一种。有趣的是,作为文学系列或文学创作群体的组织方式,当代际对阅读与批评产生一定影响时,其自身便开启了角色的转换:尤其在现今诗... 当前有关新诗代际的研究主要是将社会学方法应用到文学领域的结果,具体说来,它属于文学史书写的一种。有趣的是,作为文学系列或文学创作群体的组织方式,当代际对阅读与批评产生一定影响时,其自身便开启了角色的转换:尤其在现今诗坛的特殊背景下,新诗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书写 中国新诗 代际 文学领域 社会学方法 组织方式 创作群体 诗坛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妇女地位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嫣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儒家的礼教观念即“法律的儒家化”。中国妇女的地位,尤其是在法律上的地位,决不能简单地、笼统地以“男尊女卑”的公式化的概念来理解。“男尊女卑”的确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大格局和基本原则...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儒家的礼教观念即“法律的儒家化”。中国妇女的地位,尤其是在法律上的地位,决不能简单地、笼统地以“男尊女卑”的公式化的概念来理解。“男尊女卑”的确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大格局和基本原则,但要真正了解中国妇女的社会与法律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把握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在刑法的构成原理中,“孝”与“长幼有序”的“例外条规”冲淡甚至排除了“男尊女卑”原则的适用。因此,中国社会和法律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名之为“母权”的现象,而妇女的地位就不能一概以“卑下”视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儒家化 男尊女卑 孝悌 长幼有序 母权
原文传递
延续与变迁:21世纪初的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被引量:15
5
作者 岳经纶 李晓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6,24,共10页
本文在概述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纪之初香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要改革举措和政策变革。香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的主要发展和改革表现在:素质评鉴机制的制度化,大学管治体制和教职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学角色... 本文在概述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纪之初香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要改革举措和政策变革。香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的主要发展和改革表现在:素质评鉴机制的制度化,大学管治体制和教职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学角色的再定位,社区学院和私立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方面。这些改革对香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的角色定位等都带来重要影响。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将使香港高校在中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香港与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和发展。为此,香港与内地之间需要加强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教育改革 香港
原文传递
留德科技精英、兵工署和南京政府的军事现代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麦劲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德国自1870年统一,即跃升为欧洲强国,其军事和科技不但雄视世界,更成为在19世纪谋求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的仿习目标。中国自1876年开始派员留学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数更有增无减。留德的科技人才至南京政府期间纷纷加入军事部... 德国自1870年统一,即跃升为欧洲强国,其军事和科技不但雄视世界,更成为在19世纪谋求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的仿习目标。中国自1876年开始派员留学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数更有增无减。留德的科技人才至南京政府期间纷纷加入军事部兵工署,对中国军事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德学生 兵工署 南京政府 精英 现代化
下载PDF
晚清贵州状元夏同龢留日史事考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2期86-91,共6页
夏同龢是19世纪中国最后一名文状元,更是中国第一位出国留学的状元。夏同龢及其他拥有科举功名的传统士绅负笈游学,在晚清新政展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折射出中国传统士绅教育的转型———传统士绅开始正视外来挑战并积极学习... 夏同龢是19世纪中国最后一名文状元,更是中国第一位出国留学的状元。夏同龢及其他拥有科举功名的传统士绅负笈游学,在晚清新政展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折射出中国传统士绅教育的转型———传统士绅开始正视外来挑战并积极学习近代西学;同时亦反映出这些研习经史辞章的传统文化精英,已开始向掌握近代法政之学及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同龢 晚清 贵州状元 留学
下载PDF
试析郑州商城夏商之际的考古学文化
8
作者 江昊然 侯卫东 《殷都学刊》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夏商之际指考古学文化面貌上呈现出由夏至商更替的阶段。在此,指的是商汤灭夏前后,郑州商城周边区域的夏文化传统逐渐被吸纳,二里岗期商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郑州商城夏商之际可以划分为三个考古学阶段:1.本地二里头文化三期;2.“过渡期... 夏商之际指考古学文化面貌上呈现出由夏至商更替的阶段。在此,指的是商汤灭夏前后,郑州商城周边区域的夏文化传统逐渐被吸纳,二里岗期商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郑州商城夏商之际可以划分为三个考古学阶段:1.本地二里头文化三期;2.“过渡期”,指从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岗文化之间的阶段,包括郑州地区二里头文化四期、南关外期、二里岗下层一期三类遗存;3.二里岗下层二期(典型二里岗期早段),该阶段是二里岗典型陶器风格和基本组合形成的开端,是“夏商之际”的终点,也是郑州商城走向繁荣的阶段。笔者以考古学材料为基础,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夏商之际郑州商城考古学文化的演变,进一步深化对夏商更替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夏商之际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下载PDF
统一模式书写背后蕴含不同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4
9
作者 科大卫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1,共3页
我其实参加过很多次闽浙赣工作坊的会议,每次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共同学习,当然有时候可以跑一下田野就更高兴了。但是这两年在香港,因为新冠疫情哪里都不能去,所以田野考察也暂停了,我们以前做了很多年的项目也停顿了一阵子。我就在... 我其实参加过很多次闽浙赣工作坊的会议,每次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共同学习,当然有时候可以跑一下田野就更高兴了。但是这两年在香港,因为新冠疫情哪里都不能去,所以田野考察也暂停了,我们以前做了很多年的项目也停顿了一阵子。我就在想这一次来开会,要交一个什么样子的报告呢?我昨天晚上准备了一个简短的ppt,但是担心网络不稳定造成麻烦,我就不演示而直接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田野考察 统一模式 历史进程 闽浙赣
下载PDF
论唐代的和亲公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双怀 周佳荣 《唐史论丛》 2006年第1期180-210,共31页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它的周边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因此,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唐朝前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者抛弃了自古帝王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偏见,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它的周边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因此,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唐朝前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者抛弃了自古帝王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偏见,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朝 卫大将军 遣使 可突于 四夷 宪宗 薛延陀 仆固怀恩 宗室女 保义可汗
原文传递
清道光前期(1821~1839)广东对海难救助之研究——以欧洲船只、船员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嘉辉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49-171,共23页
引言近年海洋史学的兴起,为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亦与日俱增。海难研究”作为海洋史学的一环,又于近代中国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些重大国际交涉问题,例如1871年琉球宫古岛民漂流到台湾被杀害,引发日本... 引言近年海洋史学的兴起,为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亦与日俱增。海难研究”作为海洋史学的一环,又于近代中国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些重大国际交涉问题,例如1871年琉球宫古岛民漂流到台湾被杀害,引发日本于1874年出兵台湾,造成其后中、日交涉的影响最巨。再者,条约体制下的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三十四款(1844)、中法五月通商章程三十六款(1844~1845)、中英天津条约五十六款(1858)皆专设有关海难的“保护”“救护”,可见海难作为外交问题的处理,是探讨近代中国外交转变的重要切入点。道光前期(1821~1839)即鸦片战争前夕,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在探究近代中国发展轨迹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难救助 前期 近代中国 船只 欧洲 广东 船员 中国历史
下载PDF
清季戊戌科状元夏同騄科考史事辩正——清代乡试的一个实证考察
12
作者 李林 《考试研究》 2013年第5期86-93,共8页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元孙家鼐。随后应殿试,考列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咸丰丙辰科状元翁同騄在1894年乡试覆试及1898年礼部覆试中,两次作为阅卷大臣批阅夏同騄覆试试卷,故翁同騄与夏同騄这两个同名状元之间,有座主门生之谊。夏同騄科考经历中,共有三名前科状元为其受知师,由三名状元接力拔擢一名新科状元,堪谓"三魁举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同騄 戊戌科状元 三魁举鼎 科考史事 清代乡试
下载PDF
进退两难——从晚明沿岸搁浅船只的遭遇看东亚海洋活动的风险
13
作者 谭家齐 《明史研究》 2013年第1期196-203,共8页
一引言船只在浅海区域航行的最大风险,是船底被尖锐的礁石刺破,船身要不是入水下沉而葬身鱼腹,就是搁浅在石上而动弹不得。这种问题在木制帆船时代尤为突出,故此中国人发明了隔水仓的船只设计,来减低'覆舟失货'的机会,期望触礁... 一引言船只在浅海区域航行的最大风险,是船底被尖锐的礁石刺破,船身要不是入水下沉而葬身鱼腹,就是搁浅在石上而动弹不得。这种问题在木制帆船时代尤为突出,故此中国人发明了隔水仓的船只设计,来减低'覆舟失货'的机会,期望触礁船只不会一下子全舱人水,最多只是搁在石上,仍可修补船身而继续航程。除了在船体设计上作最坏的打算外,在声纳技术尚未问世之前,船只在近岸航海时也可参照详尽的海图,主动避开较明显且危险的礁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只 船身 礁石 机会 东亚 海洋 人水 风险
原文传递
再探十九世纪香港的德国社群
14
作者 麦劲生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32-148,共17页
根据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专家史密斯(Anthony Smith)的看法,一个族群共享以下特性:代名词、关于祖先的神话、集体记忆、共有文化特征,印象中的家乡和一种凝聚力。历史经验证明,政治单位例如国家,一般由多个族群组成,置身当中的不同族群... 根据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专家史密斯(Anthony Smith)的看法,一个族群共享以下特性:代名词、关于祖先的神话、集体记忆、共有文化特征,印象中的家乡和一种凝聚力。历史经验证明,政治单位例如国家,一般由多个族群组成,置身当中的不同族群并不一定经常和平相处,相反他们会因为争逐各种社会资源而时有摩擦。人数众多、组织力强,具有较强军事、经济和文化实力的族群自然在斗争中取得优势,成为所谓的“核心族群”。战争和国家边界的变化容易形成新的强势或弱势族群。被征服者往往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陷于弱势。但很有趣的是,某些人数少但拥有强大资源的族群,纵然寄人篱下,仍然能在异国居于领导地位。东南亚的华人社群就是很好的例子。除了如纳粹德国那样的极端例子外,很少有强势族群会驱逐或灭绝国境内的少数族群。他们有些会要求少数民族在文化、衣饰以至其他生活习惯上融入主流族群,亦有一些对多元文化较为包容。少数族群无论如何也得面对现实,在不同程度上追随强大的“核心族群”的文化和政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文化特征 香港 社会资源 民族主义 生活习惯 SMITH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近期欧美汉学界的论争及其背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万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93,共14页
在近期欧美汉学家的《诗经》研究中,出现了口头传播和书写问题的激烈交锋,论争的双方分别以柯马丁与夏含夷为代表。论争的产生,不仅源于先秦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更源于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以及汉学界重新思考先秦文本生成史的学术... 在近期欧美汉学家的《诗经》研究中,出现了口头传播和书写问题的激烈交锋,论争的双方分别以柯马丁与夏含夷为代表。论争的产生,不仅源于先秦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更源于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以及汉学界重新思考先秦文本生成史的学术思潮的启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的论争,是这些学术思潮中的重要一环。西方学术本身的进展,为欧美汉学带来了新的问题视野,但未必能解决所有的文献问题。如何平衡问题意识与文献材料,才是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口头传播 书写 欧美汉学
原文传递
青年鲁迅与德语“世界文学”——《域外小说集》材源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崔文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鲁迅在留学期间,不仅借助日语书刊汲取新知,也深受德语读物影响。《域外小说集》就是他吸收转化德语“世界文学”资源的典范之作。就整体构思而言,鲁迅得到《来自外国语》的启发。他借鉴这份世界文学杂志的思想理念、新颖编排、广博视... 鲁迅在留学期间,不仅借助日语书刊汲取新知,也深受德语读物影响。《域外小说集》就是他吸收转化德语“世界文学”资源的典范之作。就整体构思而言,鲁迅得到《来自外国语》的启发。他借鉴这份世界文学杂志的思想理念、新颖编排、广博视野与精心设计,又针对晚清语境作出调整。就具体篇目而言,鲁迅极为倚重“雷克拉姆万有文库”等德语世界文学丛书。他不仅拣取三篇小说译成中文,更从中选定《域外小说集》近半数篇目,展现出独特的文学趣味,超越了明治与晚清文坛的视界。由此可见,《域外小说集》主要出自鲁迅的构想,可谓中国文学史上建构“世界文学”的首度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德语世界文学杂志 德语世界文学丛书 《域外小说集》 材源
原文传递
画外有音:近代中国石印技术的本土化(1876-1945)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欣 程美宝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64,160,共22页
发轫于德国的石版印刷术以其成本低廉和操作便利的优势,自19世纪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迅速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助力,见证了近代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石版印刷术作为一种外来技术,其本土化过程受到设备、材料、人、市场等众多因素... 发轫于德国的石版印刷术以其成本低廉和操作便利的优势,自19世纪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迅速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助力,见证了近代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石版印刷术作为一种外来技术,其本土化过程受到设备、材料、人、市场等众多因素的型塑;但作为一种新的印刷方式,石版印刷术为中国的出版人提供了更有利于图文并茂的传达信息与知识,尤其给图像和乐谱的印刷植入中国元素,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版印刷术 知识传播 科普杂志 月份牌 中国乐谱
原文传递
胜景品赏与地方记忆——明代南京的游冶活动及其所见城市文化生态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箫白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0,155-156,共15页
文人雅士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由胜景品赏主题切入,关注文人士大夫的相关诗词图绘,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生态对文人理解城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此脉络下城市文化的形塑过程,当是有效的途径,但以往的研究却殊为少见。明代南京的胜... 文人雅士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由胜景品赏主题切入,关注文人士大夫的相关诗词图绘,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生态对文人理解城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此脉络下城市文化的形塑过程,当是有效的途径,但以往的研究却殊为少见。明代南京的胜景品赏活动,先是明初史谨的"金陵八景",其时文士的活动空间尚囿于城内及近郊,成熟的游冶空间格局还未形成,理解南京的方式更强调城市的政治属性。永乐迁都后,随着吴派文人逐渐主导了金陵文化圈,表现城市的方式带上了较多文人色彩,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便已脱离了对政治属性的强调,转而关注城市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及至晚明,为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与强化阶层的外在边界,文人士大夫兴起了游冶观览胜景的风潮,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发起的关涉"金陵二十景"的"金陵雅游"活动,即为相应的典型行为。此后朱之蕃又自选"金陵四十景",调和金陵之王气与文人之品味,并顺应城市想象的惯性路径,远追南京的六朝文化,从而形塑了记忆城市的格局,确立了影响至今的南京城市游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京 胜景品赏 游冶活动 文化生态 地方记忆
原文传递
国别思维与区域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美宝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6,共9页
用什么人文地理单位来研究人的活动最为合适?毫无疑问,“区域”和“国别”是其中一对具有人文意义的地理单位。对研究者来说,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话语;对“被研究者”或当事人来说,区域或国别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视乎这... 用什么人文地理单位来研究人的活动最为合适?毫无疑问,“区域”和“国别”是其中一对具有人文意义的地理单位。对研究者来说,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话语;对“被研究者”或当事人来说,区域或国别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视乎这些单位会给他们什么机遇和掣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人文意义 区域视角 人的活动 分析框架 国别 研究者
原文传递
伪善的历史书写——关于《北鸢》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青斫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 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安放于过去的历史当中,则是对于作家极大的考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个论断无疑表明小说承载了主流历史话语之外的隐秘的心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当代作家 伪善 个人经验 历史题材 创作过程 历史话语 艺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