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 |
张炼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4
|
|
2
|
“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 |
李宪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3
|
转折复句语义分类的新尝试 |
王忠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4
|
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 |
吴思敬
|
《文艺争鸣》
CSSCI
|
2000 |
20
|
|
5
|
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及其规律 |
张大成
伍新春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5
|
|
6
|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 |
洪成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5
|
|
7
|
论华兹华斯诗歌情感的时间建构 |
易晓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17
|
|
8
|
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 |
饶杰腾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9
|
听写任务下儿童汉字输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栾辉
舒华
张大成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10
|
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的建构 |
陶东风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9 |
15
|
|
11
|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
杨乃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2
|
汉藏语“日”“月”语源考 |
宋金兰
|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13
|
21世纪我国学校美育的操作设计 |
樊美筠
罗筠筠
王德胜
|
《北方论丛》
|
2002 |
12
|
|
14
|
回归还是超越——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主题 |
吴康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1
|
|
15
|
《夷坚志》中的《水浒传》素材 |
侯会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6
|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下) |
张炼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4
|
|
17
|
古汉语判断句词序的历史演变——兼论“也”的性质 |
宋金兰
|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8
|
《文心雕龙》“言意之辨”论 |
贾奋然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10
|
|
19
|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荒林
诸葛文饶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20
|
从良知到性灵──明代性灵文学思想的演变 |
左东岭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